為美國同行進入中國市場設置專利門檻,結束了核電廠、冶金工業以及海洋石油開采依賴高價購買外國專業泵的歷史。重慶水泵廠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晴向記者揭秘這家公司成立58年來一直保持盈利的秘訣。
夾縫里開始技術創新
重慶水泵廠成立于1951年,最初是一個公私合營的小廠。對于水泵行業來說,六成以上的利潤集中于鑄造環節,但早在上世紀60年代,重慶水泵廠的鑄造車間就被分離出去。
“沒有了鑄造能力,我們只好尋求更高的技術附加值。”陳晴介紹,重泵從上世紀80年代就進行一些探索:第一,不只賣單一的產品,專門成立成套工程處,負責系統產品的開發、銷售和安裝調試工作,一條龍服務市場,20多年來,這一業務在訂貨和安裝調試領域帶來3至4億元的產值;第二,開展個性化定制服務,只要利潤足夠大,即使研發之后只生產一臺也做;第三,進入剛啟動的新領域,搶占如核電、海洋石油、煤化工能新興市場的制高點。
再創新打破國外壟斷
重泵廠成立至今,沒有花過一分錢去引進技術,也不一味地學習別人的產品,而是研究國外名牌企業壟斷的技術,尋找該產品在使用中還存在什么不足,進行提升和改進。多年來,重泵的產品取代了一度被國外名牌產品壟斷的在核工業、海洋石油開采、冶金工業等領域的地位,并成功降低了成本。
“冶金熱軋線用的高壓沖刷泵,國外產的一臺要200多萬美金,我們產的只要100多萬人民幣。”陳晴舉例說,重泵做出這樣的泵之后,我國沒再向國外引進過一臺。去年11月,在全國工業出口全面下滑時,重泵拿到一份來自敘利亞石油部門的訂單。
據悉,下一步重泵將參與廣東省核電工業園的建設。“這將為我們帶來一個持續的市場。”陳晴說,自己的理想是,任期內看到重泵三分之一以上員工開上私家車,“現在離這個目標不遠了。”
陳晴,重慶通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重慶水泵廠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先后擔任重慶市第一次、第三次黨代會代表,沙坪壩區政協委員等職務。
企業家簡介:
企業簡介:
重慶水泵廠有限責任公司創建于1951年,是一家專門從事容積式和離心式泵類產品和高中壓力容器大型設備的設計、制造企業。工廠總資產7億多元,年銷售收入6億元左右,年實現利稅70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