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用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與監管
隨著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城市公用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已被各級政府列入議事日程,有的地方已著手嘗試。 城市公用企業是指城市供水、供氣、供暖等企業。它有兩個鮮明特點:一是具有壟斷性。二是與城市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有密切聯系,產品由政府定價。城市公用企業改革重在轉變其經營機制,挖掘潛力,使其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為城市居民提供服務優質、價格合理的產品。針對該領域改革與監管應注意和解決的問題,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要有利于逐步打破壟斷 城市公用企業自然壟斷性表現在:供水、供氣、供暖企業通過管網與千家萬戶相連,管網一經接通,供應與消費關系就固定下來了。這種自然壟斷性還表現在,城市公用企業負責城市的基礎設施,這些設施投資大、建設工期長,一個城市不可能建立多套同一種產品供應管網系統,讓消費者選擇。自然壟斷性阻礙著市場經濟對城市公用企業的優勝劣汰,致使企業產生依賴政府思想較強、向內挖潛意識較弱等問題。 對于壟斷類企業,政府的主要職責應是:一要努力打破壟斷。二要對目前尚無條件打破壟斷的企業,花費更大的精力去監管,并制定合理的產品價格。因此,打破壟斷應是城市公用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首先考慮的因素和堅持的方向。例如對城市供水、供氣、供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時,實行廠網分離,是一個逐步打破壟斷的好方式。廠網分離就是將生產與供應分開。將城市的供水、供氣、供暖管網整合到一起,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組建具國有性質的管網有限公司。將自來水廠等進行股權多元化改造或全部股權轉讓,使一個城市有幾個不屬于同一產權人的自來水廠、煤氣廠、熱電廠,形成競爭局面。好處是:相對打破生產環節的壟斷,有利于發現生產環節的合理成本;降低資金進入城市公用事業的門檻,有利于產權流轉和吸引投資;生產和供應分開,各個企業經營活動變得單一了,有利于政府分類監管。管網部分仍保留國有性質有下列理由和好處:一是管網連接千家萬戶,關系到城市的發展,主要體現著社會效益;二是減輕了政府對城市公用事業資金投入的壓力。廠網分離后政府資金主要用于管網建設,當城市發展需要增加公用產品供應量時,政府可以采取招投標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只進行生產的城市公用企業,這樣就為城市公用事業的發展打開了空間;三是將供水、供氣、供暖管網整合到一起,有利于政府對城市管網進行統一的規劃建設,有利于充分利用現有城市公用企業銷售環節資源,降低費用。 要精干主業 精干主業是指城市公用企業除生產經營供水、供氣、供暖、公交等主業外,不得再搞其他輔業。現在有很多城市公用企業在主業之外,還搞輔業,比如開辦酒店、服裝廠等等。筆者認為,城市公用企業產品定價應以合理成本為基礎。考核企業成本是否合理,首先要看納入成本范圍是否合理。城市公用企業搞的輔業,屬競爭類企業的產品,產品價格隨行就市,應自負盈虧。現實中在壟斷這棵大樹下,城市公用企業搞的輔業往往是盈的少虧的多,虧損也與主業混在一起,計入企業盈虧總額中。城市公用企業搞輔業帶來的主要問題:一是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變得更加復雜,容易產生漏洞,不利于政府監管;二是輔業成本和主業成本混在一起,使企業合理成本變得模糊不清,不利于政府制定合理的產品價格;三是擠占了主業資金,影響了主業的發展,甚至連主業的簡單再生產也依賴政府再投入。 精干主業,就是盡快將城市公用企業現有的酒店、房地產公司等輔業剝離開,可采取輔業改制、股權拍賣、企業清算等方法。精干主業廣義上還包括使城市公用企業資產占用量、職工人數與主業產量相匹配,卸掉歷史包袱等。要將那些閑置或使用效率低的資產轉讓變現。企業要實行定崗定員,提高勞動生產率。企業離退休人員應移交社會機構管理。總之,通過精干主業就是要使城市公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變得單一、透明。 建立科學的價格形成機制 獲得平均利潤是投資者的基本要求,獲得超額利潤是投資者的渴望。現在大部分城市公用企業產品價格倒掛,企業虧損,從理論上講是不具備產權轉讓和吸引投資能力的。因此在進行產權制度改革時,投資者一般首先要求政府調整產品價格。建立起價格形成機制,有利于監控企業成本,有利于引導企業調適經營行為,協調好企業、政府和城市居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這里需要強調的是,要防止先讓投資者獲得經營壟斷權,然后再與政府談價格,使政府陷入被動的現象發生。 建立城市公用企業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是一個相當復雜的事情,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有:第一,要確定合理利潤率。第二,要考慮城市公用企業可變成本中主要原材料、燃料等價格變動因素。第三,要確定產品價格調整周期。第四,要考慮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政府目標。 要建立價格形成機制,還必須使城市公用企業財務制度和會計核算與其相適應。 建立有效的監管體制 建立有效的監管體制,應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監管的主體,二是制度和措施。監管的主體應建立三個層次:政府、中介機構、社會公眾。政府的職責是制定有針對性的監管制度,保證監管按規定程序進行。中介機構的職責是按照有關政策規定,對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查賬驗證,追蹤統計分析客觀經濟因素變化對企業的影響程度,客觀審計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政府可以聘用一批熱心關注城市公用企業發展的各界人士做義務監管員。他們的職責是檢查中介機構查賬驗證情況,檢查企業對各項政策規定落實情況。 政府要針對城市公用企業特點和企業的性質制定有效的監管制度。第一,對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要突出對企業經營班子的業績考核。第二,要適當收縮城市公用企業財務管理權限。如對企業提取的折舊基金,向社會征集的各種發展基金,要實行專戶存儲,政府要實施監管。第三,要加強銷售環節力量。要建立計費和稽查兩個體系,互相監督制約,研究推廣更科學更方便的購卡消費方式。第四,城市公用企業應普遍實行招投標制和競價制,減少中間環節。 總之,城市公用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具體操作順序應該是先精干主業,建立有效的監管體系,加強監管,建立價格形成機制,堅持逐步打破壟斷的正確方向,積極穩妥地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改革。
|
|||||||||||||||||||||||||||||||||
|
|||||||||||||||||||||||||||||||||
|
|||||||||||||||||||||||||||||||||
【相關市場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