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柳州一改其他地方先廠后網的做法,采取先建污水收集系統管網,后建污水處理廠的辦法,讓污水處理廠建成后即可在短時期內滿負荷運行,減少“曬太陽” 的時間,加速提高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同時充分利用世界銀行貸款,把城市污水處理項目打造成環保水景精品,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柳州九年前任污水流進江河的尷尬狀況,使柳江飲用水保護河段一直保持國家地表水三類水質標準。
按照慣常做法,地方一般先招商引資建污水處理廠,再建污水收集系統管網,而投資商大多不愿投資建管網。這樣做,往往導致管網建設嚴重滯后,先建的污水處理廠長時間涼在那里“曬太陽”。廣西一些地級市的情況就是如此。
而在2000年前,柳州市的情況也不令人樂觀:由于沒有污水處理廠,無論是工業污水還是生活污水,不管達標與否,都徑直排往柳江及其支流,使柳州的母親河柳江變成了一條垃圾漂浮、氣味臟臭的“黑河”。
柳州市副市長焦耀光10日向2009年環保世紀行宣傳報道采訪團介紹,從2000年開始,柳州市委市政府打破常規,加大污水處理投資力度,改變污水處理管理營運模式,授權柳州市污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污水公司)全面負責水環境的整治工作,采取與廣西其他地方完全相反的做法,充分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和各種配套資金,開工建設覆蓋全市的五大污水收集系統管網,隨后開始三座污水處理廠的建設。目前,龍泉山、白沙、陽和、竹鵝溪等五大污水收集系統管網長達163.97公里,已完成工程量的80%;日處理量為10萬噸的龍泉山污水處理廠一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日處理量分別為10萬噸和15萬噸的白沙污水處理廠、龍泉山污水處理廠二期,也已于2008年4月和6月先后建成并投入試運行,陽和污水處理廠預計將于今年9月底竣工投入使用。
由于資金匱乏,龍泉山污水處理廠一期建成后,污水公司想到了利用世界銀行貸款。2004年,污水公司獲得世界銀行第一期貸款1億美元,用于龍泉山污水處理廠二期、白沙污水處理廠、陽和污水處理廠和拉堡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如今,他們又申請到世界銀行第二期貸款1.5億美元,開始對竹鵝溪河道及其周邊進行整治,同時建設和完善柳州市及其轄縣的污水處理設施。
記者了解到,從柳州市紅光大橋南到白沙污水處理廠短短的14公里,污水公司就建了23個截污井,同時建立2個提水泵站,對沿線所有排污口實行截污,安裝直徑達2米的大型截污管道,杜絕污水流入柳江。在位于柳江飲用水保護河段關鍵部位的河北半島,像這樣的截污井就有40個,占到總數的三分之一。經過徹底整治,柳江飲用水保護河段22公里范圍內的34個排污口均實行了全面截污和收集排放,確保了柳江飲用水保護河段不被污染。
而竹鵝溪的巨變也驗證了柳州市水環境的趨好。在竹鵝溪旁住了三十多年的陳阿姨告訴記者,過去那個味道真臭啊,簡直就是排污溝,地勢又低,柳江水經常倒灌過來,兩邊的破爛房子挨淹頻繁得很,F在,竹鵝溪已舊貌換新顏:楊柳依依,河道筆直,雕欄畫棟,觀景和游樂的市民熙來攘往。據污水公司負責人稱,世界銀行的第二期1.5億美元貸款中,也包括了竹鵝溪河道及其周邊的整治;下一步,將在竹鵝溪河道上建設四道橡膠壩,引進柳江水,兩岸廣植楊柳,鋪設步道,增添健身設施,構建柳州知名的水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