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初見成效
在“休養生息”戰略思想和標本兼治多項措施的共同推動下,中國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初見成效,尤其是率先實行休養生息的淮河、松花江流域更是取得顯著進展。 淮河流域曾一度污染嚴重,充斥河面的黑色污染水團長133公里,總量超過5億噸。目前,淮河流域共建成230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形成處理能力約每日918萬噸,較2007年增加39座,新增處理能力約每日171萬噸。 從水質看,2008年淮河流域86個國控斷面中,Ⅱ至Ⅲ類水質斷面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Ⅳ至Ⅴ類水質斷面同比下降8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同比下降4個百分點。流域內24個跨省界斷面,以化學需氧量評價全部達標。 作為全國七大流域之一的松花江流域,2005年發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后引起世界關注。截至2008年底,松花江流域列入規劃的222個治污項目,完成93個,占42%;在建117個,占53%,成為第一個有望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治污工程的流域。 曾一度暴發藍藻,水質降到Ⅳ類的洱海,經過5年治理后生態也逐漸修復。2008年,洱海水質達Ⅱ類標準,成為中國城市近郊保護得最好的湖泊之一。 多年來,在中國經濟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一些江河湖泊污染嚴重,不堪重負,水環境安全事件時有發生。 2008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規劃實施情況考核暫行辦法的通知,環境保護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于今年上半年對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三峽庫區及其上游、黃河中上游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了考核。 同時,中央財政設立了“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專項資金,國務院出臺的擴大內需的10項措施中,對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予以了重點支持。銀行信貸支持力度也不斷加大,“十一五”前3年國家開發銀行在淮河、太湖、三峽庫區及上游等8個流域累計發放貸款128.8億元支持流域污染防治工作。 截至2008年底,全國設市城市、縣及部分重點建制鎮共建成污水處理廠1459座,日處理能力8553萬噸,分別比“十五”末期增加了60.5%和42.6%。 這些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數據顯示,中國七大水系Ⅰ至Ⅲ類水質比例提高6.2個百分點,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高錳酸鹽指數平均濃度比去年同期下降14%。 28個國控重點湖庫中,水質為II至Ⅲ類的湖庫也比2005年增加了1個,劣V類的湖庫減少了1個。 與此同時,國家和有關地方政府還加強從源頭控制污染,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規范環評程序,提高環境準入門檻。水污染防治法也修訂完善,為全面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