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關水價上調的討論很火熱,稍有頭腦的人都知道,這是用水漲價的前奏。
當某些專家撕破臉皮說“不能因為有些人喝不起水,就不提高水價”時,我們應該清醒意識到:這是“不為窮人造房”的翻版。
去年美國高盛銀行斥資3億美元進軍我國養豬業時,有人喊出“謹防養豬業成為房地產第二”,事實證明這是過敏癥。可現在要是有人警示“謹防水業成為房地產第二”,我則認為很可能會變成事實。水與住宅都是民生必需品,房地產經營模式稍加改動,即可全套移植到水業之上。比如土地“招掛拍”制度就可以套用到取水權出讓上,然后稍加引導,水商就會跟房產開發商一樣行事。
窮人喝不起水,專家會告訴你這是政府部門的責任;有人質疑水價過高,專家會說中國人多水少,漲價就是必然;如果有人拿國內水價跟美國水價比較,肯定會有專家跳出來談“裸水價”……如果膽子再大點,引入購水按揭制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譚,銀行可以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只要肯在按揭合同上簽個字,就會人人有水喝;還可以實行水票證券化,使水成為可交易的投資品,培育炒水群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