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水利部組織對全國水管體制改革工作進行了總結評估,并向國務院報送了《關于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情況的報告》。溫家寶總理、李克強副總理、回良玉副總理作出重要批示,肯定了水管體制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做法,指出當前要認真抓好總結評估工作,妥善處理改革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逐步擴大改革覆蓋面,促進水利工程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并要求有關部門對下一步改革措施進行認真研究。
2002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由原國務院體改辦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國辦發〔2002〕45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在全國范圍內啟動實施了水管體制改革。6年多來,在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經過廣大水利干部職工的積極努力,全國水管體制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實踐證明,國務院關于水管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是十分正確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是理順了管理體制。截至2009年3月,全國已完成分類定性的水管單位11360個,其中,純公益性事業單位5165個,準公益性事業單位5255個,企業940個,分別占水管單位總數的45.5%、46.3%、8.2%。與此同時,各地按照《實施意見》分級管理和精簡高效的原則,調整了一批水管單位的隸屬關系,精簡撤并了一批水管單位,其中國有水管單位由改革前的12928個精簡到目前的11371個,精簡率達12%,一個"橫向三類"( 純公益性、準公益性、經營性)、"縱向四級"(中央、省、市、縣)、職能清晰、權責明確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框架已經形成。
二是增加了兩項經費。截至2009年3月,全國納入各級財政供養的水管單位10420個,約占水管單位總數的91.7%。已落實公益性工程人員經費75.7億元,占應落實經費的92%;已落實維修養護經費50.1億元,占應落實經費的79%。在已落實的經費中,財政資金為84.5億元,是改革前的近4倍,約占已落實經費的67%。財政資金已成為公益性工程"兩費"來源的主渠道。與此同時,各地積極推進水價改革,努力提高水費收入,增強水管單位自身造血功能,緩解了"兩費"落實的財政壓力。
三是增強了水管單位活力。各地按照《實施意見》要求,嚴格編制管理,合理設置崗位,全面實行聘用制和競爭上崗,建立目標責任制和績效考核制,推行收入分配制度和人事勞動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管理科學、經營規范、充滿活力的水管單位內部運行機制。截至2009年3月,共核定事業編制32.39萬人,精簡分流富余人員6.84萬人,進一步優化了水管隊伍結構。
四是推行了管養分離。截至2009年3月,全國已有7493個水管單位實行了管養分離,占水管單位總數的65%,其中2107個實行了完全管養分離,5386個實行了內部管養分離。通過管養分離,精簡了機構,降低了成本,推進了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的市場化、社會化和專業化,水利工程"管"、"養"更加規范,水利工程面貌煥然一新。
五是穩定了職工隊伍。各地堅持以人為本,實行"有情操作",采取各種措施,多渠道安置分流人員,積極落實各項社會保障措施,解除職工的后顧之憂,穩定了職工隊伍。截至2009年3月,全國共安置分流人員6.84萬人,落實社會保障政策33萬人,未發生一起因水管體制改革導致的群體性上訪事件,保持了社會穩定,保證了改革順利進行。
水管體制改革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也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兩費"尚未完全落實到位;二是分流人員安置尚有壓力;三是社保水平有待提高。
下一步,水利部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領導的批示精神,一是在做好改革總結評估的同時,對改革工作進行表彰。二是督促各地盡快足額落實兩費,將公益性人員經費足額納入財政預算,保證水利建設基金、河道工程修建維護管理費的一定比例用于公益性工程維修養護,省級財政通過轉移支付扶持本省經濟落后地區的改革工作。同時,探索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扶持中西部地區基層水管體制改革工作的可行方案。三是開展改革"回頭看"活動,適時組織專項檢查,對改革各環節的工作進行全面檢查,特別是把"兩費"落實、水管單位內部改革、分流人員安置等列為檢查的重點,努力鞏固改革成果,充分發揮改革成效。四是擴大改革覆蓋面,進一步深化水管體制改革,研究提出基層水管單位、小型水利工程的改革辦法,將改革覆蓋到基層水管單位,延伸到小型水利工程,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使改革成果惠及最基層的水管單位和水管職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