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底樓接一桶水,把水龍頭開到最大,起碼需要三分多鐘,現在樓上樓下用水都方便了。”打開水龍頭,就能有干凈的自來水嘩嘩地流出來,這情景,在去年對于海昌街道金利村村民顧水寶來說還是奢望的事,而今年卻得以實現。近日,她向前來回訪的市自來水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連聲道謝。
和顧水寶家一樣,在硤石、海昌、海洲街道的不少村民都曾被用水難的問題困擾。顧水寶家住的是一幢四層小樓房,她描述了一家人以前的用水情況:“除了一樓有小量供水,二樓以上樓層幾乎用不上自來水。每天只能在底樓慢慢地接上幾桶水,提到樓上使用。而且有時候水質還不好,早上打開水龍頭,流出來的自來水微微泛黃。”
原來,硤石、海昌、海洲街道的農戶過去用水都是由鎮(街道)、村級水廠供應。去年6月,鎮村深井水廠全面關停,接通了城市供水。但由于有些管網埋設時間長、材質較差,部分老化、結垢嚴重等原因,不但影響了水質、水壓,還導致自來水嚴重漏損,用水難成為長期困擾村民生產生活的問題。
水務集團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高度重視鄉鎮供水工作,把確保城鄉供水安全作為服務新農村的重要舉措。經摸底調查后,由市自來水有限公司通過修復、布入新管網等措施,對漏損嚴重的管網進行改造。
據統計,截至目前管網改造長度達10.5公里,投資165.8萬元。經過改造,供水的損水率從原先的30%左右減少到了15%以下。現在這三個街道的雙山、獅嶺、石路、伊橋四個營業所管轄的各村(社區)供水狀況正常。
市自來水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明廉表示,自來水公司還要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公司計劃用2至3年時間,對三個街道四個營業所管轄的管網進行全面改造,改變供水的環境,把優質的地面自來水送到各村各戶,確保農村供水安全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