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仇和,市委副書記、市長張祖林率市級四套班子領導巡查第19條河道——西壩河,對河道綜合整治進行“期中考”。仇和要求,全面普查河道水系、所有排污口和
污染源
、管網覆蓋程度,確立生態優先、勤儉節約理念,提速增效所有環保工程。
目標:魚能回游、河長游泳
從雞鳴橋西壩河上游沿河步行,經下穿隧道,一直到入湖口,仇和、張祖林、李培山等領導全程實地察看兩岸拆遷、空間開辟、道路貫通、堵口查污、截污管網、沿岸整治、河堤修復、沿河綠化,以及西壩路改擴建、西壩河駁岸工程等工作進展,一邊走一邊點評,并在入湖口種下“河長林”——36棵水杉。
西壩河源于雞鳴橋,上游稱玉帶河,在彌勒寺分洪閘分為西壩河和篆塘河,全長9公里多,原來是盤龍江至南市區的分洪河道。目前,上段彌勒寺到南二環3.24公里已被全部覆蓋,成為雨污合流排水通道;中段進行了全面截污處理,下段拆除了7萬多平方米建構物。在“河長”市委常委、秘書長黃云波的督促率領下,流域內的西山區查清排水口源頭,封堵68個,兩岸埋設了3000多米截污管道,截污工程實施后將實現河道全線截污。搬遷321戶養殖戶,計劃在下段沿岸綠化3萬平方米,河道兩側社區環境將會大為改觀。
“滇池流域水環境治理到了克難攻堅的關鍵階段。”仇和生動地用登山作比喻:爬到半山腰,挺一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滑一滑,萬丈深淵、前功盡棄。他說,河道治理一定要堅定信心、狠下決心,必須堅持“一個方針”、掌握“一套規律”、把握“四條原則”,做到“四個堅定不移”,扎扎實實抓,不能有任何懈怠,在截污到位的前提下,達到魚能回游、河長游泳的目標。經過3年、5年、8年的努力,滇池水變清、河清湖秀、山清水秀一定大有希望。
確立生態優先、勤儉節約理念
仇和說,眼下要做“三個全面普查”:全面普查以滇池水域為主體、與之相連有關、有水進出的河道水系、淌水小河,無論流入到滇池還是河道主干都不放過;全面普查河道主干、支流、溝渠的所有排污口和污染源,一個都不能放過;全面普查現有管網的覆蓋程度以及未被覆蓋的排污口和水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補充、修訂、完善規劃,杜絕增量污染源。相關部門形成合力、迅速出臺方案,分工河長、段長各負其責。
“城市建設中,只有綠化才有變化、永遠增值、永不折舊。”仇和強調,生態綠化是第一基礎設施、第一生態要素、第一環境景觀。要確立生態優先的理念,多搞有生命的工程綠化。一手抓有限控制性工程建設,一手抓無限發揮作用的生態建設、城鄉園林綠化,使人工干預最小化、生態效益最大化。所有河道按照50年一遇標準分析最大徑流量,確定人工工程量,建設生態型河堤,使每一條河做到綠化全覆蓋,形成生態綠化屏障、廊道,成為人們旅游休閑的好去處。
仇和要求,確立勤儉節約的辦事理念,創新制度,出臺決議,嚴格問責;搶抓“四低機遇”,所有環保工程提速增效,提前啟動“十二五”規劃,年底實現110萬噸污水處理能力,環湖道路、環湖截污干渠閉環,36條河道全面截污明年5月必須全部到位,以最少的投入、最短的管網達到收集能力最大化。
因地、因河制宜
市委副書記、市長張祖林說,西壩河的治理很有特點,基層組織、干部和百姓環境保護意識強,懷著對滇池的深情為滇池治理付出了很大努力。各級各部門聯動,從不斷的實踐中繼續經驗教訓,不斷修正、完善方案,因地、因河制宜,能夠利用的每一村河埂、每一株樹木都要充分利用,真正使人工干預最小化、生態效益最大化。
作為西壩河的督導長,省政府滇池流域水環境治理專家督導組成員趙鈺談到,自從參與滇池治理特別是河道整治以來,深切感受到昆明市領導干部作風在變、工作節奏、速度在加快,各級各部門領導干部干實事、干出了成效。建議以規劃為龍頭,統籌考慮城市地下管網與道路建設、景觀營造相銜接,選擇最優方案。
“河長”黃云波談到,參與治理河道的過程也是一個實踐科學發展觀、深入調查研究社情民意的過程。基層干部群眾是治河、管河、護河的主體。他建議河長制、巡河制長期化、制度化,變崗不變河、換人不換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