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已經完成太湖15條主要入湖河流的環境整治規劃,今年將開始全面實施。記者4月8日從省環保廳獲悉,去年以來,江蘇省緊緊圍繞“兩個確保”的目標,太湖水質呈現出四個“有所改善”,太湖水環境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省環保廳有關人士介紹,四個“有所改善”表現在,湖體綜合營養狀況指數有所改善,下降了 1.5,為60.2;53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有所改善,達標率為67.9%,同比提高28.3個百分點;15條主要入湖河流水質有所改善,劣Ⅴ類河流數量由2007年的9條減少到3條,目前水質最好的時候都在Ⅲ-Ⅳ類水平;藍藻水華聚集程度有所改善,藍藻暴發頻次和最大面積分別比上年下降28.8%和 44.3%。
四個“有所改善”的背后,是更多實實在在的數字,載負著江蘇治太的艱辛付出——
國務院批復的《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明確我。ㄖ附K省,下同)有600多個項目,總投資583億元。我省實際明確了1600個項目、1083億元,總投資增加了近一倍。
自應急實施“引江濟太”工程以來,已有9億立方米的長江活水注入了太湖。去年累計打撈了60 萬噸藍藻,是上一年的3倍?卦唇匚凼欠揽靥廴镜“釜底抽薪”之舉,我省一年內關閉了1207家化工企業,兩年累計3101家。1174家工業企業和集中式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新開建153家污水處理廠,新增處理能力117萬噸/日。僅去年一年,就建成了3500公里的污水管網,超過了上一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數。
清淤,是為內源污染較重的太湖“排毒”的有效手段。至4月底前,太湖將能完成16平方公里、 572萬立方米的清淤任務。加大了環太湖河流的疏浚力度,全年完成了土方800萬立方米,建成了環太湖生態防護林6.23萬畝。去年,太湖還拆除了圍網面積27.51萬畝,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標。
機制創新,是太湖治理的智慧之舉。15條入湖河流實行了省領導、省有關部門和地方主要負責同志共同擔綱的“雙河長制”。各個廳局建立了分工協作的“大會戰”機制。引入多元投入機制,省財政投入了20億元,帶動了地方投入120億元。我省還推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為人口密集地區的湖泊治理探索一條科學之路。
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省太湖治理雖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太湖湖體的“藻型生境條件”短期內無法根本改變,藍藻大面積暴發與“湖泛”發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而且,實施項目治理,近期資金投入的缺口也較大。
今年一開春,我省就針對太湖治理提出了“兩個確保、三個下降”的目標,即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水質黑臭;主要入湖河流水質全年月均值劣于Ⅴ類的數量下降到20%以下,主要污染物入湖總量同比下降5%,湖體綜合營養狀態指數下降到60左右。
為此,我省將扎實抓好應急治理,確保飲用水安全;加強綜合整治,確保湖體水質進一步改善;同時健全太湖治理工作機制。
今年,我省將繼續安排專項資金20億元,市縣每年從新增財力中拿出10%-20%用于太湖治理;鼓勵和支持地方通過發行債券以及BOT、TOT等方式,拓展融資渠道等。我省還依托國家重大水專項開展科技協作攻關,認真總結推廣湖體生態清淤、水葫蘆種植、畜禽養殖污染零排放等經驗,逐步讓科技在太湖治理中發揮“主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