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平均去除率為70%,總磷去除率39%……”昨天,一份記錄了水源生態濕地公園去年試運行以來的水質凈化報告,送到了市嘉源給排水有限公司,一些主要指標的改善讓人興奮。自去年7月試運行以來,這個直接投資6034萬元、核心處理區面積1630畝的水源生態濕地公園,已成為改善市域飲用水水源的凈化器。
建設生態濕地公園只是我市大手筆提升飲用水質量、改善內河水環境面貌的眾多工程中的一項。據市水務集團統計數據顯示,近5年來,我市在水源地整治、提高供水能力、創新制水工藝、實施供水設施改造、加大污水收集治理等方面,共投入了17億元左右的資金。“這幾年來,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飲用水水質得到不斷提高。去年,南郊貫涇港水廠以全省最高得分獲得省級現代化水廠命名,供水技術已實現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接軌。”市嘉源給排水有限公司總經理查人光表示。
家住王安里社區的姚其榮是市區為數不多的漁民之一,這兩年,他明顯感到市河的水質得到顯著改善:“運氣好的話一天能捕100多元的魚、蝦哩。”由于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水文條件,前幾年,嘉興水源狀況堪憂,直接影響到飲用水安全。為了破解這一難題,1999年,市政府與相關縣(市、區)政府共同投資30多億元,開始了污水集中外排工程建設。2004年,日處理污水30噸的一期工程投入使用,目前,市區73%以上的生活污水和近100%的工業污水全部入網。同時,以禽畜糞便清理和河道淤泥清理為重點的環境整治同步進行,大大緩解了我市的水環境壓力。
隨著嘉興經濟的發展和人口增長,原有水廠的供水能力和制水技術跟不上形勢的發展。2003年,涉水事務一體化建設經營的水務投資集團正式成立,推動了水務類城市基礎設施的高質量開發建設與運行管理,使市區自來水廠的軟、硬件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查人光一筆筆列出了嘉源給排水有限公司近年來的投入:投入1.4億元完成了石臼漾水廠凈水設施擴容與改造、1.95億元用于貫涇港水廠一期建設、1.77億元用于供水管網改造……“這5年時間里,僅供水公司的投入就達到了8.3億元。”更讓他感到自豪的是,嘉興用四、五類水生產出符合國家最新水質標準飲用水的深度水處理技術,成為全國許多城市學習的“嘉興模式”。
飲用水質量的提高,不僅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同時福澤農村居民。記者從市嘉源給排水有限公司獲悉,去年,我市完成了油車港、洪合兩鎮的并網供水,全市新增城市管網供水人口近6.2萬,市本級7個鎮超過53萬農民喝上了干凈的城市自來水。今年,我市還將完成鳳橋、新豐、王店3個鎮的供水管網建設及并網供水工作,實現一體化供水一級管網全覆蓋,提前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