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世界水理事會和土耳其政府共同舉辦的第五屆世界水資源論壇暨世界水展于16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拉開帷幕,共有來自13個國際機構以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5萬各界人士參與本屆論壇及相關活動。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架起溝通水資源問題的橋梁”,議題將涵蓋干旱、全球氣候變化以及與水問題相關的健康、能源和農業問題,并探討解決水問題的新技術和方法。
世界水理事會總干事盧瓦克·福雄在開幕式上呼吁,政治決策者們應高度重視水資源問題,解決水問題不僅要靠技術進步,政治努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論壇有望達成“伊斯坦布爾水共識”,為政府機構、立法機構和國際社會提供解決水問題的方案。
中國水利部陳雷部長率政府代表團應邀出席此次論壇和水展。
世界水資源論壇每三年舉辦一次,是水資源領域規模最大的國際活動。
地球表面約四分之三的面積為海洋所覆蓋,但人類可直接利用或有潛力開發的水資源卻十分有限。根據第四屆水資源論壇公布的數據,全世界水資源總量約14億立方公里,其中只有2.5%是可飲用的淡水。在這僅有的淡水資源中,又有超過三分之二被凍結在南極和北極的冰蓋中,或以高山積雪及冰川的形式存在。較易利用的淡水資源僅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不到全球淡水資源的0.3%。
可開發利用的水資源在全球分布并不平衡。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今年3月12日發布的《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從地域來看,拉丁美洲是水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水資源約占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其次是亞洲,水資源約占全球總量的四分之一。歐洲水資源分布極為不均,歐洲大陸18%的人口居住在水資源匱乏地區。
盡管水資源是可再生資源,但受世界人口增長、人類對自然資源過度開發、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響,水資源的供應量遠遠不能滿足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人類生存所必須的基本生活用水面臨著短缺、衛生不達標或獲取困難等問題。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去年7月公布的一份報告,全球有 8.84億人無法獲得安全的飲用水,其中亞洲國家約占一半,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約占40%。
《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指出,人類對水的需求正以每年640億立方米的速度增長,到2030年,全球將有47%的人口居住在用水高度緊張的地區。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的水資源缺乏將對人口流動產生重大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