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不僅屬于江西,屬于長江中下游,也屬于中國,屬于世界。”3月3日,江西省出席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的24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關于建立“鄱陽湖水資源保護補償機制”的建議》的提案。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國際著名濕地。鄱陽湖作為長江干流重要的調蓄性湖泊,為長江流域提供了約15%的水資源量。長期以來,為保護鄱陽湖這“一湖清水”,歷屆江西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責任感保護環境、控制工業污染,鄱陽湖水質基本維持在Ⅱ至Ⅲ類標準。但隨著鄱陽湖區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工業與生活污水排放增加,鄱陽湖出現了水質、水量、水位下降的趨勢,鄱陽湖水資源的保護面臨艱巨的任務。
在提案中,24位全國政協委員認為,加大對鄱陽湖水資源的保護力度已刻不容緩。然而,保護鄱陽湖是一個系統工程,地方財力已難以承擔,需要國家高度重視、關心和大力支持。為此,建議國家建立“鄱陽湖水資源保護補償機制”,具體為:將“鄱陽湖水資源保護”列為國家生態補償機制建設項目,盡快實施;有目的地征收水資源稅,專項用于水資源保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建立水資源有償使用非稅收入基金,主要用于對水資源保護的補償;在財政收入中撥出一部分款項,專門用于湖泊河流水資源保護,進行水污染預防投入,也可作為水資源保護的獎勵資金予以發放;通過建立水資源保護補償項目籌集補償資金;實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水資源保護目標管理,將該區域提供的水源制訂等級標準,依據水質優良程度給予獎勵或補償;針對多年來鄱陽湖區域保護水資源的成本和損失給予一次性補償;對鄱陽湖水資源保護有積極作用的產業轉型、綠化、水污染治理等項目給予財政支持或補貼,并對相關項目進行優先立項,優惠補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