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02年12月國務院批準的《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這一世界上最大水利工程的東線一期和中線一期分別于2002年12月和2003年12月開工建設。
截至目前,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已開工12個單項工程32個設計單元工程。到去年8月底,南水北調工程累計完成投資215.89億元。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表示,2009年計劃安排南水北調工程投資213億元,這也是南水北調工程開工建設以來年度計劃投資規模最大的一年。
“但這一工程時間長(50年),投資大(4860億元)。”這些年,水利專家郭開一直在為他那個“大西線調水方案”奔走呼號。13日,郭開在電話中對記者說:“大西線方案要是早點實施,北方也不會遭受旱災了。”
按照郭開的方案,利用筑壩截流和隧洞輸送,從雅魯藏布江、怒江調水入金沙江、雅礱江后再入黃河,總調水量可達2006億立方米。“時間只需要5 到8年,總投資按1997年不變價為2250億元。”郭開說,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等江河每年出境量6366至8109億立方米,可取水量3800億立方米,足可保證2006億立方米的取水量,這也相當于4條黃河的總流量。
2005年6月30日,中國科學院第257次香山學術討論會曾專門討論過這一方案,郭開也在會上作了長時間的報告。會上,40多位國內研究干旱和蓄調水方面的專家達成的共識是:未來,北方水資源短缺的形勢更加嚴峻、令人十分憂慮。從全局看,調往北方的總水量應在目前《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的 448億立方米的基礎上,至少再擴大兩倍的調水量,才有可能保障我國北方地區的持續、全面、健康的發展。
在國家“十一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完成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一期工程,合理規劃建設其他水資源調配工程。
除了郭開的“大西線調水方案”,近年來還有黃河水利委員會提出的“大西線調水”方案、原長江水利資源委員會委員林一山提出的“大西線調水”方案、中科院自然資源考察委員會研究員陳傳友提出的“藏水北調”方案、原電力部貴陽勘探設計院提出的“大西線調水”方案等等,大意都是將青藏高原大量的水資源調往中國的西部、北部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