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在魏縣第六店村西的引黃穿衛工程現場,邯鄲市正式啟動“引黃入邯”工程。記者了解到,該工程是我省引黃西線工程的一期工程,預計2010年底通水,屆時,年引水量不低于1億立方米,并逐步達到3億立方米。邯鄲市長郭大建在開工儀式上稱,“這相當于在東部平原又建起了一座岳城水庫”。
■“引黃入邯”機會千載難逢
邯鄲市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曾引黃灌溉,后因境外引黃干渠毀壞停止。
2007年邯鄲市東部生態水網建成后,境內骨干河渠全部得以恢復,河南濮陽市引黃干渠已修至邯鄲市邊界,只需解決穿衛河工程和打通一些節點、修復部分渠道,即可將黃河水調進邯鄲。
記者了解到,今年6月,省政府常務會決定鼓勵各市自行安排引黃工程建設,并由省財政承擔一半引黃水費。
據介紹,目前引黃入邯工程已列入《河北省引黃工程總體規劃》的西線工程,引黃穿衛工程方案已通過了水利部海委漳衛南運河管理局和省水利廳的審查,并經邯鄲市發改委批準立項。
今年10月22日,市長辦公會決定盡快啟動實施引黃入邯工程。11月18日,邯鄲市和濮陽市正式簽訂了《引黃入邯工程建設與供用水合同》,明確了兩市各自承擔的工程建設任務、水價、供水指標等內容,此合同也得到了濮陽黃河河務局的認可和支持。
■7縣180余萬人將從中受益
引黃入邯工程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12月29日,在開工現場,上千村民蜂擁而至,盼望黃河水早日到來。
記者了解到,2010年底,一期工程完工后,供水能力達到25立方米/秒,正常年份年引水量不低于1億立方米,并逐步達到3億立方米。邯鄲市東部魏縣、大名、館陶、廣平、肥鄉、曲周、邱縣7縣的農業和生態用水緊張局面將大大改善,180余萬人將從中受益。
相關鏈接
“引黃入邯”工程簡介
引黃入邯工程是我省引黃西線工程的一期工程,總投資7321.39萬元。該工程通過河南濮清南引黃灌區引調黃河水,穿衛河后入邯鄲市東風渠,用于東風渠以東地區的農業灌溉、生態用水及補充地下水。
工程建成后,將以東風渠及老漳河為供水干渠,通過疏浚整修渠道,新建北張莊提水泵站等樞紐建筑物,利用超級支渠(含小引河)、魏大館排水渠、民有總干渠(含三干、三分干)、沙東干渠、王封干渠、西支渠、安寨渠(老沙河)及其配套渠道工程,形成邯鄲市東部7縣引黃灌溉體系,供水范圍主要在東風渠以東區域,包括魏縣、大名、館陶、廣平、肥鄉、曲周、邱縣等七縣的部分地區。
遠期河北省引黃西線工程全部實施后,引黃入邯的主干渠東風渠、支漳河將作為西線工程的主干輸水線路,入境流量將達到100立方米/秒。供水目標擴大到邢、衡、滄等地區,其中邯鄲市控制灌溉面積達到170萬畝,受水區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受益人口180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