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專門成立龍江綜合“整治辦”、飲用水水源“保護辦”等機構,出臺多項舉措,從人力、物力、財力上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
編制規劃,促進飲用水水源保護常態化。全市3次組織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所編制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方案均通過了福建省環保局組織的專家論證,并獲得省政府的批準。現有12個飲用水水源保護地列入規劃。
深入調查,奠定飲用水水源保護整治基礎。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地周邊地區深入調查、監測,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為開展整治保護決策提供依據。
嚴格審批,從源頭遏制污染。全市嚴把新、擴、改建項目環保審批關,嚴格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禁止在一、二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審批新建項目。近年來,共對鏡洋鎮客運站等6個位于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新建項目做出不予行政許可的決定。
加強監測,實現保護工作動態管理。投資200萬元建成東張水庫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水質24小時在線監測,監測項目共10項;對東張水庫及虎溪等其他12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加密監測頻次。
加強巡查,嚴厲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全市加強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巡查監管,每月至少一次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進行巡查,并建立巡查記錄和檔案。通過巡查,取締了位于水源保護區內的10家企業、拆除94家畜禽養殖場、對兩家企業進行4次處罰、責令1家企業停業整改、1家企業異地搬遷。
加大投入,完善水源保護設施建設。除了投資1800萬元建成長9.859公里環東張水庫截污專管、投資8000萬元建成53.43公里城市污水收集系統專管,全市今年還從污染源治理專項資金中撥出361萬元專款,用于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設施建設。
健全機制,有效應對突發性環境應急事件。全市編制并印發了《福清市突發性環境應急預案》、《福清市東張水庫突發性環境應急預案》,同時建立了一支人員相對固定、訓練有素的環境事件應急隊伍,提高了突發性環境應急事件的處理能力。
廣泛宣傳,飲用水水源保護意識深入人心。近年來,全市編印并發放《飲用水源保護宣傳手冊》3萬冊,在水源保護區及各匯水河流的主要路口處新設置70面標志牌、界牌、道路警示牌的基礎上,又在流域內的142行政村設置了592面畜禽養殖舉報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