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曉斌)破解水資源短缺問題是邯鄲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舉措,為此,10月22日,市長郭大建召集市發改委、水利、國土資源等部門,主持召開市長辦公會,議定南水北調繞邯鋼改線有關事項,就實施引黃工程作出重大安排部署。市長助理、市政府秘書長段玉銘,市長助理、市發改委主任張曉波出席會議。
在聽取水利部門關于南水北調(即引江工程)和引黃工程情況匯報后,郭大建指出,邯鄲是一個嚴重的資源型缺水地區,缺水對我市不再是單純的資源問題,已上升為生態問題、民生問題和社會問題,成為關系我市發展甚至生存的根本性問題。要破解邯鄲嚴重缺水的矛盾,必須實施引江、引黃等境外跨流域調水工程,這是改善我市水資源支撐條件、基本實現水資源供需平衡、保障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
會議研究通過了南水北調邯鋼段明渠繞線方案。郭大建強調,我市要服從國家統一安排,引江邯鋼段要避開工業粉塵污染,留足水源保護范圍,邯鋼要履行承諾支持明渠繞線建設。同時,從長遠考慮,既要把南水北調工程建成一條不受污染的輸水工程,也要打造成一條生態景觀帶,給城市發展創造環境、留下空間,不給將來留下遺憾。
會議審議通過了引黃工程規劃。郭大建指出,我市實施引黃工程條件優越,投資小、見效快,這是破解邯鄲缺水難題的首選項目,是實施東部振興規劃的支撐項目,也是生態水網建設的繼續和延伸。在資金籌集上,要以水利建設投資公司作為運作主體,進行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并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拓寬籌資渠道。要充分利用好國家和省有關扶持政策,做好引黃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
郭大建強調,市政府要成立領導機構,水利部門要立即進入實質性運作,盡快完成前期工作,由市財政先行墊付工程建設資金,盡早開工建設,有關各縣和部門要密切配合,協調聯動,共同推進工程順利實施,盡早將黃河水調進邯鄲。
據悉,南水北調年均分配我市水量3.52億立方米,主要供給包括邯鄲市主城區在內的3區13縣的工業和生活用水;引黃工程從河南濮陽市渠村引水,利用濮清南干渠輸水,穿衛河從魏縣進入邯鄲,引水線路全長88公里,近期每年從黃河引水量1—2億立方米,可為東部魏縣、大名、館陶、廣平、肥鄉、曲周、邱縣等7個縣提供工農業和生態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