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內江市中區八一水庫污染嚴重外,該區還有17座水庫因肥水養魚受到污染
近日,記者分別前往內江市中區的光榮、八一和落婆堰水庫實地采訪時發現,三個水庫均“肥”得流“油”,一潭黑水臭不可聞。供應靖民、龔家兩個鎮4000常住居民用水的光榮水庫,岸邊兩條漁船正在起運剛撈起的大批白鰱,一臉笑容的工作人員直呼“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喲。”放眼660萬立方米的一片水域,隨風漂動的成片白色魚泡沫與黑色的庫水形成鮮明對比,一股刺鼻的魚腥味撲面而至。
記者目擊:水庫漂浮著百平米垃圾
位于全安鎮邊的八一水庫,是全安場鎮居民和學校唯一可用水源。黑色的水庫中,一片上百平米厚厚的生活垃圾漂浮在水庫一角,幾只小鴨站在垃圾堆上面嬉戲。記者用礦泉水瓶在岸邊取水,感覺水如肥皂水般滑膩。而供應鳳鳴鄉3000場鎮居民的落婆堰水庫水質,更是肥得不能再肥——劣五類水質。
在常住人口4000人的全安鎮社區街頭,家家戶戶一口水井、一根自來水管合并使用,成為小鎮一道獨特的風景。街上,54歲的職業賣水人嚴長久說,“全安鎮的自來水10多年前接通那天起,居民就根本不敢喝,只能用來拖地、沖廁所。”嚴老漢稱,“我在小鎮上挑水賣已有20多年了,水價從0.2元一挑賣到如今的2元一挑。”
養魚老板:水太肥每年4噸石灰消毒
據落婆堰水庫承包商高建奎介紹,20年前該水庫一直都是鳳鳴鄉場鎮居民的生活飲用水源。“1999年,在鳳鳴鄉政府某領導多次勸說,并明確可肥水高密度養魚的承諾下,我才承包下水庫,與政府簽下10年的養魚合同。”
高建奎坦言:“前幾年,為了讓魚兒長得快,每年都向水庫中投放了不少生物劑和氯氨磷之類的化肥。2004年政府修改合同只準淡水養魚后,也就沒投化肥了。”水庫邊,高建奎指著一潭黑水說:“經過這些年的積淀,就是不投化肥水質也肥得很。如今,我每年都得向水庫中投放4噸以上的石灰給水消毒,否則魚兒全部都要死光光。”
黨委書記:引水工程解決飲水問題
風鳴鄉黨委書記劉建華前日接受采訪時表示,落婆堰水庫系該鄉3000多場鎮居民唯一可用生活水源,但并非飲用水源;場鎮居民的生活飲用水全部使用的是井水;水管站從水庫中抽取的自來水,經處理后僅供居民洗衣、洗澡、拖地和沖廁所用。
關于落婆堰水庫水質淪為劣五類,劉建華認為原因并非僅僅是肥水養魚,而是生活污水流進水庫所致,“為解決全安、靖民、鳳鳴等場鎮近2萬居民的生活飲用水問題,目前區政府已采取相應措施,利用國家人畜飲水工程,與前年的冰雪災害等幾個項目打捆,投資上千萬元從白馬鎮引來內江的自來水。目前,此項工程正在招標。”
環保出招:3個水庫成為“保護區”
“黃河、八一和光榮三個水庫,2006年就被環保部門明確劃定為‘飲用水源保護區’。沒想到,還是被污染了。其中,黃河水庫是內江市的后備飲水源,但最近監測顯示,水質已從調研時的三類降至劣五類。”內江市市中區環保局副局長鄧維明坦言。
據鄧維明介紹,今年,環保部門對三個列入“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水庫,采取了緊急措施:與養魚承包商強行簽定“環保補充協議”,承包期內嚴禁肥水養魚,同期水質必須一年比一年好,三年之內水庫水質達淡水標準。否則,將無條件終止養魚承包合同。同時,史家、朝陽、永安三個鎮,率先啟動場鎮居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明年,其余鄉鎮投建生活污水處理站,以解決生活污水污染水庫問題。
新聞延伸
19座水庫18座被污染
2008年12月至今年3月,內江市市中區政協各專委、區環保、水利農機、疾控中心、水產漁政等部門曾組成聯合調研組,先后5次對市中區11個鄉鎮的飲水水源——水庫、河流進行實地考察,發現分布于14個鄉鎮、兼負5萬余畝農灌和數萬場鎮居民生活用水的19座中小型水庫,除包谷灣水庫外,全部因肥水養魚而遭嚴重污染。調研組認為,造成18座水庫污染的罪魁禍首是肥水養魚。
華西都市報記者 楊元祿 高冰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