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入條件難抑短期產能 擴張行業整合是氯堿企業最終出路
對國內氯堿行業在建項目的不完全統計表明,僅規劃產能超過30萬噸準入條件的電石法氯堿企業就達到16家,合計規劃總產能為1030萬噸,超過2006年國內921萬噸的表觀消費量。僅這16家已經具備規模的電石法廠商未來計劃新增的聚氯乙烯產能就達到800萬噸,而這尚未考慮產業政策鼓勵發展的乙烯法產能。
2001年以來的5年內國內聚氯乙烯表觀需求量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2%,若未來需求延續這一增長速度,則國內市場年新增需求量約100萬噸。但根據我們對國內98家氯堿企業在建及計劃新建產能的不完全統計,2007年、2008年國內將投產的聚氯乙烯產能分別達到243萬噸和193萬噸,超過年需求增長量的部分市場空間,只能依靠現有市場份額的重新劃分來實現。
2006年,國內氯堿行業聚氯乙烯產量超過10萬噸的企業共有25家,其中排名第一的天津大沽化工廠(乙烯法)2006年產量為58.2萬噸,占當年國內總產量比重為7.2%。前25名企業2006年產量合計為538.48萬噸,占國內產量比重為66.89%。相對而言,當前全球最大聚氯乙烯廠商日本越信公司2005年產能已經超過300萬噸,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8.3%;全球排名第五的蘇爾維公司總產能也達到90萬噸;國內廠商仍然相對弱小。
根據2006年統計數據,國內聚氯乙烯行業集中度也在趨于提高。前25名企業2006年產能合計為587.80萬噸,占國內總產能的50.76%;前25名企業2006年產能利用率高達91.61%,遠遠高于全行業71%的平均水平。行業優勢企業較高的產能利用率表明,具備資源稟賦的企業產品盈利能力相對較強,未來產能擴張速度也將超過成本較高的廠商,從而導致國內聚氯乙烯產能趨于集中。
分析行業競爭形勢,國內氯堿行業整合之路可能相對曲折和漫長。憑借廉價煤炭資源稟賦,西部新興電石法企業具備較強的成本競爭優勢;但由于距離東部主要消費市場運距較遠,產品運費支出大,均衡競爭價格約較東部企業高300-800元/噸。
在扣除運費因素影響后,大部分西部電石法企業仍然有較大的綜合成本優勢,通過價格競爭來壓縮東部企業生存空間的自由度較大。但由于氯堿行業沉沒成本較高,東部電石法企業的停產點僅比生產成本低200-500元/噸,因此短期內優勢企業也無法通過低價競爭壓迫東部企業快速退出聚氯乙烯市場。
近年來乙烯法工藝路線的企業受原油價格和乙烯價格上漲影響較大,但由于這些企業普遍與煉油、乙烯和其他下游化工產品配套運營,有原料和資金保障的乙烯法企業普遍繼續生產。代表性乙烯法企業如中石化所屬齊魯石化公司2006年聚氯乙烯裝置產能利用率達到95%,而上海氯堿化工2007年上半年也開始恢復盈利。
雖然環保成本上升和能源價格上漲使近幾年氯堿行業生產成本整體處于上升通道中,但隨著行業產能向西部低成本地區和優勢廠商集中,國內氯堿行業低成本電石法產能占總產能比重將大幅提高,從而導致國內聚氯乙烯市場平均生產成本趨于下降,市場均衡價格將承受下降壓力。長期看,由于行業進入壁壘相對較低,氯堿行業優勢企業的超額利潤有逐步被平均化的趨勢。
廠商 2006產能(萬噸) 規劃產能 (萬噸)
新疆中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28.8 120
四川漢龍(包頭) 0 100
內蒙古億利化學工業有限公司 0 100
河南神馬氯堿發展有限公司 25 100
山西榆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 80
新疆天業股份公司 32 72
甘肅新川化工有限公司(金川集團/新希望集團)0 60
內蒙古臨海化工/香港中策集團 6 50
寧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3 50
宜賓天原股份公司 32 50
四川省金路樹脂有限公司 26 50
內蒙古海吉氯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5.1 50
中鹽吉蘭泰鹽化集團有限公司 0 40
昊華集團河南宇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 40
云南鹽化 15 38
唐山三友化工集團冀東化工有限公司10 30
前16名合計 223 1030
電石法聚氯乙烯規劃產能統計
國內聚氯乙烯產能和產能利用率
■要點
◇國家發改委近期發布了《氯堿(燒堿、聚氯乙烯)行業準入條件》,并自2007年12月1日起開始執行。
◇準入條件無法抑制短期國內氯堿行業產能擴張,成本競爭為主要手段的行業整合將是氯堿行業未來的最終出路。
◇未來企業增長空間將主要通過產業整合來獲得,聚氯乙烯產能將向西部具備資源稟賦和成本優勢的電石法企業轉移。
◇氯堿行業上市公司當前市凈率普遍超過4倍,遠遠超過資產重置成本,行業絕對估值水平偏高。
◇建議未來重點關注新疆天業、英力特、中泰化學、云南鹽化等具備資源稟賦型氯堿行業重點公司,山東海化、三友化工等資源綜合利用型企業和南化股份等具備區位優勢的企業。
■聚氯乙烯價格高位回落
氯堿行業盈利能力嚴重依賴主要產品聚氯乙烯和燒堿價格波動,是化工行業中典型的強周期子行業。由于聚氯乙烯產品占大部分氯堿企業銷售收入的比重遠遠超過燒堿產品,因此聚氯乙烯產品盈利能力變化是決定行業整體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從全球范圍來看,聚氯乙烯產品生產成本主要受原油和天然氣等能源價格波動的影響。對于電石法產能所占比重超過三分之二的國內市場而言,國際市場原油等能源產品價格變動最終將通過乙烯法聚氯乙烯產品的價格變動,影響到電石法生產企業的盈利能力。
除全球原油價格波動這一關鍵而又難于預測趨勢的因素影響外,國內聚氯乙烯均衡價格變動未來還將受到人民幣升值的影響。由于境內、外聚氯乙烯產品價差有限,人民幣持續升值將對未來國內聚氯乙烯進出口形勢產生較大影響。2006年,全國以進料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的PVC數量為105.4萬噸,同比減少8.8%,占全部進口量的73%;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PVC數量雖然只有5.3萬噸,占全部進口量的3.7%,但在整體進口減少的情況下增長了8.4%。隨著人民幣進一步升值,進口產品人民幣價格將進一步下降,聚氯乙烯進口量有可能扭轉近年來持續下降的局面。隨著人民幣升值,出口產品人民幣價格也趨于下降,聚氯乙烯產品出口增長的趨勢也可能停止。同時,國內PVC大量出口已經導致遭遇反傾銷的風險加劇,2007年6月印度已正式對我國出口的懸浮級聚氯乙烯發起反傾銷調查。前期氯堿產品出口退稅率下調也對行業出口產生不利影響,聚氯乙烯月度出口量已經由2007年4月份的近9萬噸下降至7月份的不足5萬噸。
進入2007年第四季度以后,受季節性需求下降、國內電石法新建產能集中投產和人民幣升值導致進口產品人民幣報價下降、進口量增加等不利影響,國內華東市場電石法聚氯乙烯價格已經由7800元/噸的高位明顯下降到近期7000元/噸的較低水平,這一價格水平已經低于前期預測的2007年7300元/噸的全年均價,未來可能影響對行業上市公司2007年全年和2008年盈利預測的判斷。
■準入政策符合行業趨勢
受2003年國內聚氯乙烯反傾銷勝訴和近年來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影響,投資電石法聚氯乙烯比較收益上升,刺激近年來國內電石法聚氯乙烯產能高速擴張。2003-2006年,我國PVC產能由510萬噸增加到1158萬噸,實際產量由2003年的401萬噸增長至2006年的824萬噸,產能和實際產量三年內擴張規模均超過一倍。雖然PVC產能、產量增長迅猛,但各地繼續擴產的熱情不減,特別是中西部煤炭產區紛紛提出了百萬噸規模的擴建、新建電石法PVC的計劃。
自2007年開始,國內聚氯乙烯已經可以實現完全自給,最近三年來國內聚氯乙烯產能利用率僅在70%左右。氯堿行業產能擴張速度持續超過需求增長速度,將導致產能利用率下降、加劇行業價格競爭和造成資源浪費,此時出臺氯堿行業準入政策正當其時。
氯堿行業為高耗能產業,噸聚氯乙烯折合電力消耗約為7000度左右,折合煤炭消耗量3噸左右,能源成本占生產成本比重超過50%。因此銷售氯堿產品相當于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將價格相對低廉的煤炭搬運到目標市場,氯堿企業一定意義上銷售的也是電力。只有具備廉價煤炭資源優勢,同時能夠自備發電能力的企業才能夠與電力、電網企業一樣獲得來自資源源頭的超額利潤。從電石法氯堿行業投入-產出示意圖上看,氯堿企業只有建設上下游一體化的煤炭、發電、電石、燒堿、聚氯乙烯、水泥等系列產能,才能夠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準入政策基本按照優化資源綜合利用原則對電石法企業發展提出了導向性政策,而對乙烯法氯堿企業制約相對較少。當前國內氯堿行業上市公司主要為電石法企業,因此《氯堿(燒堿、聚氯乙烯)行業準入條件》對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將產生重要影響。
但由于氯堿行業具備一定規模的上市公司,前期已經從長期發展和持續競爭角度提前考慮到規模經濟及資源綜合利用,新疆天業、中泰化學和英力特等公司的發展趨勢與產業導向完全一致,因此,該政策對氯堿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現有擴張戰略不會產生明顯制約和沖擊。
氯堿行業準入條件
為遏制氯堿行業盲目擴張趨勢,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規范行業發展,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要求,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氯堿(燒堿、聚氯乙烯)行業準入條件》并于近日公告。公告要求,有關部門在對氯堿生產建設項目進行投資管理、土地供應、環境評估、信貸融資、電力供給等工作中,要以本準入條件為依據。
氯堿(燒堿、聚氯乙烯)行業準入條件主要從產業布局、規模、能源消耗和環保等四個方面對氯堿行業新建、改擴建項目進行了準入限制。
第一,在產業布局方面,要求新建氯堿生產企業應靠近資源、能源產地,有較好的環保、運輸條件,并符合本地區氯堿行業發展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除搬遷企業外,東部地區原則上不再新建電石法聚氯乙烯項目和與其相配套的燒堿項目。
第二,在規模、工藝與裝備方面,要求新建燒堿裝置起始規模必須達到30萬噸/年及以上(老企業搬遷項目除外),新建、改擴建聚氯乙烯裝置起始規模必須達到30萬噸/年及以上。新建、改擴建電石法聚氯乙烯項目必須同時配套建設電石渣制水泥等電石渣綜合利用裝置,其電石渣制水泥裝置單套生產規模必須達到2000噸/日及以上。準入政策鼓勵采用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生產技術替代電石法聚氯乙烯生產技術,鼓勵干法制乙炔、大型轉化器、變壓吸附、無汞觸媒等電石法聚氯乙烯工藝技術的開發和技術改造。
第三,在能源消耗方面,要求新建、改擴建燒堿裝置電解單元交流電耗不大于2450千瓦時/噸,30%離子膜法液堿綜合能耗不大于350千克標煤/噸。新建、改擴建電石法聚氯乙烯裝置,電石消耗應小于1420千克/噸(按折標300升/千克計算)。新建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裝置,乙烯消耗應低于480千克/噸。
第四,在安全、健康、環境保護方面,要求新建、改擴建燒堿、聚氯乙烯裝置必須由國家認可的有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設計和有資質單位組織的環境、健康、安全評價,嚴格執行國家、行業、地方各項管理規范和標準。電石法聚氯乙烯生產裝置產生的廢汞觸煤、廢汞活性炭、含汞廢酸、含汞廢水等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危險廢棄物的管理規定,嚴格監控。新建、改擴建燒堿、聚氯乙烯生產企業必須達到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燒堿/聚氯乙烯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所規定的各項指標要求。電石法聚氯乙烯生產企業必須要有電石渣回收及綜合利用措施,禁止電石渣堆存、填埋。
■三類公司具獲取超額利潤潛力
氯堿行業上市公司當前市凈率普遍超過4倍,遠超過資產重置成本,行業絕對估值水平偏高。在行業短期趨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建議長期關注以下三類公司的投資機會:
第一類為具備資源稟賦的企業。新疆天業(600075)、英力特(000635)、中泰化學(002092)及擬進行資產注入的億利科技(600277)等具備或正在建設“煤炭-電力-電石-PVC”完整產業鏈的公司,將依托資源稟賦優勢和完整的產業利潤轉移鏈條,最終以“相對低成本搬運煤炭”的方式獲得超額利潤。
第二類為綜合利用型企業。山東海化(000822)、三友化工(600409)、鹽湖鉀肥集團、山東信發鋁電等建設的氯堿項目,能夠實現與其原有的純堿、鉀肥、氧化鋁等其他化工產品資源綜合循環利用。這類公司獲得的超額利潤源于其他單純氯堿企業所無法獲得的協同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