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汽車、家電等多數產業一樣,中國水務設備也走過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的發展之路。
早在1990年代初,受科技部和建設部等部門的委托,中國建設科技信息研究所就曾做過一個關于給排水領域設備使用情況的課題研究。當時剛參加工作的樊明遠有幸參與到這一課題研究中。
當時,課題組提出促進水務設備國產化的問題,但產業基礎并不扎實。
水務設備制造一般是水務運營企業的副業,他們的主要精力是在引供水、污水處理、排水等領域。一句話,專業從事制造水務設備的國內企業寥寥無幾。
隨著水務設備市場逐步走向成熟,國產設備品牌的知名度有所提升,并且價格競爭上有一定優勢。
亞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項目官員王建國表示,一些關鍵設備,如泵類的污泥泵和污水泵、鼓風機、曝氣頭等需要長期運行的設備,大多數都是國外進口的。但在配電設備領域,電機、電器自控設備等國內企業生產的就已經大量應用,普通的格柵、刮泥機、刮沙機以及泵的輔助設備盡管質量上并不能完全媲美洋品牌,但在國內也已生產。
樊明遠認為,國產設備制造商要想在關鍵產品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很重要的一點仍是學習,能否爭取與世界級企業采取合資、合作的形式。但關鍵產品被一些國外企業壟斷,利潤率也較高,中方想合作,外方卻未必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