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據悉,到2010年,我國將投資2400億元用于市政給排水設施和超過1000個新的水處理廠。另外,將用三年時間解決6200座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問題。“十一五”期間,計劃投資656億元用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水處理行業如此大踏步的前進對于環保設備產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而目前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環保設備廠商也亟需要相應的梳理和甄別。特別是對不同企業的產品需要公共的評價標準。
水業產業鏈包括投資、運營管理、工程技術和設備產品四個環節。傅濤博士曾提出,設備產品環節需要提升技術,形成經營規模,規避惡性競爭,保障合理的收益,并加盟優秀供應鏈,獲得穩定的客戶需求。
我國污水處理設備廠雖然已經通過十幾年的引進、改進、消化、開發基本達到了對國內污水處理廠提供全套的設備,但是就單項設備而言,同國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隨著工藝的不斷變化、發展,以及國家對水環境要求越來越高,這個差距就越明顯。
據環保設備業內人士分析,評價環保設備的好壞有許多綜合的因素,包括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可操作性、壽命、故障率、材質、供貨時間(包括安裝時間和通水時間)、保修、安裝、對購買方員工的操作培訓以及設備提供廠商的誠信等。
目前,我國環保設備大多數在短期內質量大跌、失去信譽,就此問題北京城市排水集團總經理楊向平認為其主要原因是企業的聰明度太高,不規范其行業行為。我們國家還沒有一套完整的、可科學評價環保設備及其生產商的體系;環保設備市場還存在著許多無序的、欺詐性的行為;媒體對環保設備行業監管的力度、廣度和深度都沒都達到可以規范行業行為的程度。
時間:2008-07-31 16:27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周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