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主城區下游,是全國第六大淡水湖。近20年來,隨著流域內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滇池水環境持續惡化。滇池和進入滇池的7條主要河道總體水質均為劣Ⅴ類,生態功能基本喪失,盡管“七五”以來國家和云南省相繼投入滇池污染治理的經費超過47億元,但水質未見好轉。
目前,以滇池北岸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為核心的滇池治理重點工程進展順利,《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06-2010年)》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通過,云南省政府及各級部門正積極制定、實施多項措施治理、改善滇池污染。
滇池水體富營養化日益加重
近日,昆明市環保局發布的2007環境狀態公報顯示:滇池水質富營養化指數有所上升。目前仍有城市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集中式飲用水源達標率、公眾對城市環境滿意率、環境檢測、環境監察標準化建設、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等6項指標不達標。 據了解,昆明主要湖泊中,滇池草海的水質類別為劣Ⅴ類,綜合營養狀態指數80,屬中度富營養狀態。主要超標污染物為氨氮、總氮和總磷。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有所加重,水質類別無變化。滇池外海水質類別為劣Ⅴ類,綜合營養狀態指數68,指數上升,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有所加重,水質類別無變化。
造成滇池水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地處昆明城市下游,是滇池盆地最低凹地帶;二是生活污水進入滇池;三是工業廢水進入滇池;四是農業面源污染;五是滇池流域城鎮化迅速發展;六是滇池屬于半封閉性湖泊,缺乏充足的潔凈水對湖泊水體進行置換;七是在自然演化過程中,湖面縮小,湖盆變淺,進入老齡化階段,內源污染物堆積,污染嚴重。
年內恢復5000畝生態濕地
為減少污染、推進湖濱生態修復工程,昆明市環保局稱,今年昆明將完成滇池湖濱5000畝生態濕地的恢復建設工作,并力爭到2009年完成1.5萬畝湖濱生態濕地的恢復建設。
到2010年,滇池周邊將完成32平方公里“四退三還”任務,即退塘、退耕、退人、退房和還湖、還林、還濕地的任務。按照“湖外截污、湖內清淤、外域調水、生態修復”的思路,昆明市將按照湖面面積的10%~15%、下風向最大化的要求建設濕地,采取反租倒包形式,利用自然地力,采用體現生物多樣性的濕地植被樹種,保護和建設生態林帶,體現自然生態特色,確保滇池流域環湖生態帶建設取得實效。
3年內投資近300億元
最近,云南省政府召開滇池環湖截污工程現場辦公會,表示將深入貫徹國務院“三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座談會精神,檢查督促滇池治理各項措施的落實,推進滇池水污染治理各項工作的扎實開展。云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秦光榮強調,滇池水污染治理不僅是一項最大的環境工程,也是一項最大的民心工程,必須始終作為現代新昆明建設的頭等大事來抓。
秦光榮表示,云南省將從2008年至2010年間,開展46個滇池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項目,估算總投資達297.84億元。將重點抓好環湖截污、環湖公路、環湖生態、入湖河道治理、底泥疏浚、外流域引水等六大工程措施。全力實施好環湖截污工程,按照既定的主城區截污、環湖截污和29條入湖河道截污收集處理三年達標工程,加快各截污系統的全面閉合,最終徹底截斷污水直接排入滇池的渠道。
調水牛欄江,10年改善滇池水環境
同時,云南省還召開了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現場調研會,確定了牛欄江恩格—德澤方案。恩格水庫位于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河口鄉境內,德澤水庫位于曲靖市沾益縣德澤鄉,整條輸水線路全長約142.5公里,規劃靜態總投資49.97億元。在充分考慮水量夠、水質好、投資省、運行費低、工程難度較小、生態環境影響小、能盡快實施等原則后,擬用4年時間建設該工程,早日對滇池進行補水。
秦光榮表示,該工程要確保2008年底開工建設,并爭取用4年左右時間建成,保證每年向滇池補水不少于6億立方米,保證向滇池補水不少于20年,與其他治理措施相配合,爭取用10年左右時間使滇池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到2020年使外海的水質達到Ⅳ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