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環境網2008年5月1日訊 湛江金海糖廠、廉江經濟開發區、茂名石化、江門冠華……這些在當地赫赫有名的企業因為環保問題出現在今年廣東省“重點案件后督察表”中。此次,“榜上有名”的共有108宗省級查處案件、44宗省級掛牌督辦案件、84宗國家級信訪案件和29宗領導包案案件,均為2005年以來群眾反映強烈、污染較嚴重的案件。 4月8~15日,廣東省環保局兵分五路,奔赴全省進行重點案件后督察。廣東省后督察工作分為三步走,要求各地4月上旬自查整改、中下旬抽查迎檢、月底總結上報,一場拉網式的后督察工作在早春的南粵大地全面展開。記者跟隨第四組到湛江、茂名、陽江、江門等市,先后檢查近20家企業,發現絕大部分企業整改成效顯著,也有極個別企業試圖瞞天過海卻被逮個正著。 金海糖廠建成治污設施,冠華針織廠投入逾億元深度膜處理廢水 位于湛江市麻章區湖光鎮舊縣村的金海糖廠是上世紀50年代投產的老廠,廠房陳舊、設備老化,廢水排入一墻之隔的舊縣河,對地表水造成一定污染,曾因此被原國家環?偩謷炫贫睫k。 2007年,這家工廠投入600多萬元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并將80%的中水回用,廢水達標排放。 記者隨督察組在現場看到,治理后的廢水較為清澈,舊縣河的水質也大為改觀。督察組要求工廠再接再厲,盡快完成廠區生活污水的收集處理,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并與環保部門聯網。 據悉,制糖業是湛江市經濟支柱之一,目前,市內共有22家糖廠,2005年以前COD年排放總量9500多噸,約占全市COD排放量的14.5%。從2005年開始,湛江市環保局在制糖企業中致力推廣使用無濾布真空吸濾技術,減少了70%的污染負荷。 近期,湛江市環保局又組織全市22家企業負責人在金海糖廠召開現場會,要求所有企業必須盡快建設完善污水處理設施,確保生產廢水達標排放。 江門市新會區羅坑鎮潭江邊上,有一家名叫冠華針織廠的香港上市公司,是當地的經濟支柱。由于企業擴張速度快,環保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管網老化、跑冒滴漏現象嚴重,廠內6000多人的生活污水直排潭江,并有暗管直通江心,周邊群眾投訴時有發生,2006年被廣東省環保局立案查處。 2006年10月,新會區政府組織區紀委、區環保局、羅坑鎮政府和冠華針織廠等單位代表召開了現場工作會,責令其迅速成立專門整治機構,盡快切斷多余的排污管道,立即停止使用沒有辦理環保審批手續而擅自投入運行的設備。 公司總經理王炳慨告訴記者,冠華針織廠拆除了一期污水處理設施,所有三期的生產廢水管網收集到新污水處理系統統一處理;新建了可容納3萬噸的積水池;所有生產車間安裝水計量表,建立臺賬;投資1.3億元建成納米反滲透膜污水中水回用系統,回收70%的車間用水;投入300多萬元建成污泥回用設施;并按要求補辦了所有環評手續。 督察組現場查看了污水處理設施、在線監控裝置、膜深度處理設施等,認為整改工作成效顯著。 生產廢水直排九洲江,十余家企業沒有治污設施,廉江九洲經濟開發區藏“貓膩” “開發區廢水沒有經過處理直排廉江河,后轉入九洲江,流入大海!苯拥酵对V,督察組徑直前往湛江市廉江九洲經濟開發區調查情況。 “漏網之魚”沒能逃脫督察組的眼睛,這個開發區內有18家電飯煲膽表面處理生產企業,其中,2/3的企業沒有上污水處理設施,其余的也只是簡單沉淀處理后排放,經總排口排入廉江河轉入九洲江后入海。 記者看到,排污口中流出來的廢水明顯發黑,一片渾濁。在督察組檢查的廣東威王電器有限公司,車間內工藝簡單,設備落后,空氣中酸霧彌漫。而雙喜炊具生產基地雖然廠房一新,工藝先進,但未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廢水直排。檢查當天,企業還與檢查人員玩起了“貓捉老鼠”的游戲,暫停生產,懷揣限期治理通知書,企圖瞞天過海。 據開發區管委會呂主任介紹,1992年開發區正式成立,1996年被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如今,已將順德—廉江6000畝產業轉移園列入計劃,但區域環評至今未完成。園區已開發3000多畝,共有118家企業落戶,大部分為電飯煲組裝企業。園區的廢水主要由18家電飯煲膽表面處理企業產生,這些企業大多沒有經過環評,生產10年,排污10年。而廉江市環保局只是下達了限期整改通知書,要求這些企業6月底完成整改。管委會雖然計劃建設日處理能力達1.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但此項工作進展緩慢。 督察組當即責令廉江市對開發區所有企業進行全面排查,對違法企業立即進行嚴厲處罰、停產整改,加快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并要求盡快進行區域環評。 惡臭擾民引發投訴,茂名羊角鎮小煉油、小造紙難藏身 針對群眾投訴的茂名市茂港區羊角鎮小煉油、小造紙污染環境的問題,督察組進行了現場檢查。記者在現場看到,小煉油企業設施簡陋、工藝簡單,小造紙企業更是工藝落后,現場雜亂不堪,鍋爐還燃燒油頁巖,黑煙滾滾。 據悉,這一地區的23家造紙廠規模多在年產2500噸左右,相當一部分沒有經過環保審批,主要原(燃)料為廢紙、油頁巖和煤。除兩家有污染治理設施并能達標排放外,其余均超標排放。8家煉油企業中,有1家無環保審批,其余均持有省里或市里的審批證,以廢油、化工輕油和重油等為原料進行加工,治理設施均不完善,惡臭污染嚴重。 督察組要求,茂名市茂港區環保局要立即對這一地區所有煉油造紙企業進行全面排查,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違法企業進行嚴肅處理。同時,廣東省環保局已將小東江流域小煉油、小造紙污染問題列入今年廣東省十大重點整治區域之一掛牌督辦。 執法力量薄弱一直是影響環境監管的“軟肋”,也使得少數企業心存僥幸與執法人員玩“貓捉老鼠”的游戲,甚至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變著花樣偷排。后督察則是向污染開刀的一道有效的“殺手锏”。 此次廣東省環保局派出的5個督察組,在短短1周時間內檢查企業近百家,一方面是對國家、省重點案件進行“回頭看”,敦促當地政府、環保部門、企業落實責任,加快整改,盡早結案;另一方面是督促檢查當地環保后督察工作進展,拉網檢查,上下聯動,讓企圖僥幸逃脫的“大魚”難逃法網,改善了一些地方污染久拖不決、違法不了了之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