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水網2008年5月27日訊 針對此次四川汶川地震后可能會爆發的疫情狀況,中國水網記者采訪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水質安全監測室主任鄂學禮。鄂主任向中國水網記者介紹,目前災區的供水有三種方式,一是瓶裝水、二是水車供水、三是由各企業捐贈的供水設備。對于瓶裝水而言,水量有限;而對水車而言,由于山路損壞嚴重,所以其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則是運輸;對于眾企業捐獻的供水設備,鄂主任則強調要加大其消毒力度保證安全供水。 在提到供水設備的凈水原理時,鄂主任說到,目前主要有超濾和反滲透兩種方式。那么,哪種原理的供水設備更適用于災區呢?“這要由實際的水源情況來決定。”鄂主任說。 超濾可以在水體的濁度和微生物等指標的控制上起到一定的作用,處理后即可得到符合飲用要求的水,此外它還具有體積小、耗電少,安裝方便,處理水量大等優點,所以在抗震救災這種較為動蕩的情形下,超濾的供水設備可謂是災區人民的福音。 反滲透的預處理過程比較復雜,處理水的成本高,耗電量大,此外,由于反滲透會除去水中的鹽份,而無鹽份的純凈水對于災區人民身體健康狀況也是不利的。由于反滲透裝置多為不銹鋼材質制成,自身較重,而災區本身道路損壞嚴重,這就給設備的成功運輸帶來了更大的困難。 “但是必須要確保水源無大的化學污染物!”鄂主任著重強調了這個關鍵性的前提條件。“如果水源地有化學污染,就必須要用反滲透,超濾是無法達到要求的。”這也就對我們水質監測的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一定要加強監測的力量”,鄂主任說。 所以對于供水設備的選擇一定要基于災區的實際情況,要綜合考慮運輸、用電量、水體鹽份需求、水源的實際情況等因素。據鄂主任介紹,5月12日地震發生后,水質檢測數據初步表明,水源水質未發現大量有機污染物。目前由于受地震的影響,災區內的水質檢測設備及實驗室已處于癱瘓狀態,所以災區內的水樣都送往成都進行檢驗。檢驗結果證明,水樣的各項基本指標與震前相比并無很大的異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