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青島新聞網2008年5月17日訊 “到2010年,位于四方區唐河路的海水淡化廠將竣工,日生產能力為10萬立方米,一期工程設計規模為每日3萬立方米。”在昨天舉行的海水利用主題活動中,市城市節約用水辦公室的張國輝處長介紹說,根據我市的規劃,2010年,海水淡化規模達到20萬立方米/日,這些淡化后的海水有可能并入到市政管網中,市民喝的水中除了嶗山水、大沽河水和黃河水外,將增加有淡化的海水。 淡化水如同純凈水 據介紹,目前,向市區供水的水源地有三處,分別為棘洪灘水庫、大沽河和嶗山水庫,黃河水、大沽河水和嶗山水經過水廠的處理后,通過供水管網輸送到市民家中,今后,其中將可能摻入淡化后的海水。 海水淡化采用反滲透技術,經過加藥劑、預過濾、壓力過濾、保安過濾、反滲透設備等程序后,轉變為可以使用或飲用的淡化海水。“這種淡化后的海水如同純凈水一樣,沖茶不會有異味。”張國輝介紹說。 淡化海水有望“入網” 張國輝介紹說,從制造的成本上來說,海水淡化成本總體上看要高于我市現行的自來水制水成本,但是與南水北調等大型供水項目比較,具備了一定優勢。 他說,在海水淡化的應用方面,按照“先企業,后民用”的原則,近期青島市海水淡化廠主要是以滿足電力、化工等行業工藝用水為主,嚴重缺水地區考慮并入市政供水管網進行示范。以正在建設的海水淡化項目為例,淡化出立方米水的成本為6元左右,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規模的擴大,成本還會逐漸降低。根據測算,淡化海水進入市政管網不會引起水價大幅度上升,具備推廣的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