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福建東南新聞網2008年5月7日訊 南平不久前召開的一次全市水利建設工作會議提出,要在農村飲水工程中全面推廣“生物慢濾”技術。這項發端于建甌的水處理技術,得到了水利部和省水利廳專家的肯定,他們稱其“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建甌就開始實施農村飲水解困工程。近幾年,他們抓住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工程的機遇,加快建設步伐。最近四年,這個市共投入2500多萬元,建成村級供水工程近160個,其中有106處采用了“生物慢濾”水處理技術,受益人口10多萬人。 建甌水利局農村水利股股長陳安芬介紹說,2004年,省水電供水公司副總經理康永濱下派到建甌任副市長,把“生物慢濾”的理論構想付諸實施,經過實踐摸索,這項技術日趨成熟。陳安芬說,這項技術的關鍵要點就是建一個慢濾池,池底鋪上一定規格的石英砂作為濾料。在陽光照射的作用下,濾料表面會培養出一層生物膜,這層生物膜就能對水中的超標污染物、重金屬等起到很好的去除效果。 在東游鎮墩上村,我們實地參觀了該村的“生物慢濾”系統,慢濾池里是渾濁的水,而農戶家里水龍頭流出的卻是干凈的自來水。鎮水利工作站副站長江云福介紹說,這項技術和常規水處理技術相比,具有造價低廉、取材方便、管理容易、無需投藥等優點,適合在農村推廣。 水利部和省水利廳專家評審時認定,這項技術“為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提供了一種適宜的凈化模式”?刹唬@幾年來,全國有許多地方的人紛紛到建甌參觀取經,可忙壞了建甌水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