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月2日電(記者姚潤豐)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2日表示,從目前征收標準和征繳水平來看,到“十一五”時期末,我國污水處理費缺口將達700億元。
傅濤在此間舉行的“2008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介紹,按照目前的污水廠建設速度,預計到“十一五”期末將使污水廠規模達到3000座左右,按照處理能力500億立方米左右計算,每噸處理費1.5元計算,污水處理費大約需要750億元,但目前污水處理費征收規模只有40億至50億元。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建司司長李東序表示,從1998年到2008年,我國污水處理量和處理規模在10年期間迅速增長。“十一五”時期,我國污水處理的目標是,重點省會城市處理率要達到80%;一般城市要達到60%到70%;縣城則要達到60%。李東序認為,按照目前的污水處理廠建設速度,完成“十一五”計劃目標應該沒有問題。
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截至2006年底,我國污水處理率已達到56%,盡管污水處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我國污水處理的能力分布不均衡,即使污水處理率已經超過50%,全國600多個城市中仍然有接近一半左右的城市沒有污水處理廠,甚至一些城市雖然建立了污水處理廠,但其運轉負荷仍然很低,有些城市的污水處理廠甚至沒有運行,而且污水處理廠污泥和垃圾普遍存在二次污染隱患,污水再生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一些企業超標排污,嚴重影響污水處理廠安全運行。
此外,污水處理費征收比率較低也是個難題。傅濤表示,在縣級及以下等經濟欠發達地區建設污水處理廠,需要考慮污水處理費征收和滿足污水處理廠運營問題。目前已建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率僅一半左右,污水處理費征收比率也僅在67%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