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政策的實施?在央視社會與法頻道與本報合作的兩會特別節目《大家看法———我建議》的錄制現場,全國人大環境保護與資源委員會法案室主任孫佑海、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等展開觀點交鋒。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所長王浩認為,我國現行的污水排放指標是上世紀70年代初從歐美國家引進的,但是歐美國家的國土空間都很大,水資源也相對豐富,一百公里長的一條河道,兩邊就三五家工廠,這些工廠達到了排放標準,這條河的水就很清潔;但是我國現在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非常迅速,水環境總量很小,因此即便按照排放標準,每一家工廠都達標排放,這條河流的水質還是會比正常狀態差很多。因此,王院士認為,必須制定更為嚴格的排放標準,來約束企業的行為。
但王浩院士的觀點卻遭到了來自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的強烈反對。付濤認為,環保的問題不是光靠制定標準就能解決的,“標準定得過高,必然會逼得所有人都沒辦法去執行標準,所有人都違法”,這樣所謂的標準也就失去了意義。
對于王浩和傅濤的標準之爭,以及環保領域違法成本過低而守法成本相對過高的問題,孫佑海主任指出,由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所通過的《水污染防治法》修訂案,對污染企業的懲罰力度已顯著加大。李培徐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