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氣、污水,都是新型城市的“天敵”,建設現代化濱海新城區,環境污染問題首先要解決。根據這一理念,去年,龍灣區在開展城市建設攻堅大會戰的同時,深入開展環境污染整治大會戰,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
去年,龍灣區扎實開展環境污染整治大會戰,不銹鋼拉管和蒲州拉絲行業市級環境嚴管區成功“摘帽”,現在,企業排放的廢水全部進入處理站,經二道沉淀后,還能再次被企業循環使用,不再進入上江河。合成革行業污染整治通過階段性驗收,重點行業的污染問題有所緩解。“經過處理以后的水都能直接養魚。”這是當地企業主們對水環境改變的深切體會。
機場路一帶所聞到的臭味,是一種在制革中產生的稱為“二甲胺”的氣體,來往于機場路的人們無不對這種“臭氣”掩鼻皺眉。對于“罪魁禍首”的制革企業,龍灣區下了一條條“死命令”,不僅引進廢氣、廢水處理裝置,又安裝DMF廢氣回收裝置,全國第一個合成革廢渣處理中心一期工程也已投入運行,全區合成革企業都與該中心簽訂了處置合同,實現廢渣集中處理。全市首家省一級環境監控中心還在這里建成投用,實現對重點污染企業全天候數據和視頻“雙監控”。
2007年,輻射范圍約占龍灣地域面積63%的東片排污管網工程全面鋪開,截污納管39個標段已全部進場施工,建成干管5.6公里、截污管74公里。東片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已完成建設,今年便可投入試運行。由此,包括溫州工業園區、永中、海濱以及瑤溪鎮的部分地區,有望率先把工業和生活污水集中輸送到東片污水處理廠。龍灣將逐步建立完善污水收集、處理體系,在源頭上杜絕污水對河道的污染。
環境整治的同時,環保生態建設也大張旗鼓。靈昆鎮創建成為全區首個省級生態鎮,建成國家級綠色社區1個。每天一早,永中街道石浦村村民張冬花就把垃圾送到村里垃圾塢。如今,在村里,村民們改變了亂扔垃圾的陋習,實現垃圾集中收集。道路筆直延伸,綠樹郁郁蔥蔥,干凈整潔的村容村貌讓人耳目一新。
2008年,龍灣將完善排污、垃圾處理、供氣等配套設施。完成濱海大道主干管和東片七個鎮(街道)截污納管建設,建成主干管8公里、截污管140公里,實現納污管到戶2萬戶。繼續抓好垃圾中轉站的建設,逐步完善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加快編制燃氣建設專項規劃,配套建設城市燃氣輸配管網,提高城市居民管道燃氣氣化率。
城市建設的硬件設施齊全了,還要有軟管理相配套。今年,龍灣區將加大文明創建力度,深入開展群眾性創建活動,強化群眾文明意識。健全區、鎮(街道)、村(居)三級管理網絡,強化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加快理順環衛投入機制,深入推進城鄉“環境衛生革命”,全面清除衛生死角。繼續深化甌海大道沿線景觀整治,集中開展交通和市容綜合整治,扎實推進省級文明城區創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