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碧海銀沙網2008年3月20日訊 千萬噸級鋼鐵基地落地湛江的前提之一,是湛江圓滿解決了供水難題。鑒江供水樞紐工程每年可為基地輸水2.8億立方米,東海島紅星水庫擴容1000萬立方米,而鋼鐵廠本身的水資源循環利用率也可高達98%,“缺水”瓶頸迎刃而解。 淡水缺乏一度是千萬噸級鋼鐵基地落戶湛江的“卡脖子”難題,因為鋼鐵企業在生產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淡水資源。據2006年統計資料,我國每生產一噸鋼平均消耗新水6.56立方米,以湛江鋼鐵項目1000萬噸的產能,每年需要耗費水資源6000多萬立方米,但東海島現有淡水資源遠遠不能滿足這一需要。 為解決鋼鐵基地用水難題,湛江曾準備了幾套方案,最終決定興建鑒江供水樞紐工程,通過地下水管從幾十公里外的吳川境內的鑒江中引水上島,輸入鋼鐵基地和紅星水庫。 鑒江供水樞紐工程2005年提出規劃,工程估算總投資約25.97億元。目前項目的水資源論證報告、水土保持方案等專題已經審批,水工模型試驗基本完成,可行性研究主報告正在修編,工程已進入全面立項審批階段,并在2007、2008連續兩年被列為省重點項目。 記者日前從我市水利部門獲悉,該工程將爭取今年10月正式進場施工,用3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工程建設任務。該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供水2.8億立方米,完全可以滿足鋼鐵基地用水需求。此外,我市還將把東海島紅星水庫容量從現有的700萬立方米擴大到1700萬立方米,達到中型水庫規模,足以滿足東海島近期發展用水需求。 另有內部人士透露說,湛江鋼鐵基地將采用節水技術,水資源循環利用率將高達98%,用水需求得以大幅下降,公司亦可考慮采用新加坡等地的低成本海水淡化技術,自然不用愁“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