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北京奧運會共使用了7種規格的全生物降解塑料袋500多萬個,在服務奧運后,這些袋子經有效堆肥處理,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里就全部變為了水和二氧化碳回歸了自然。昨天,記者從市科委新材料發展中心與清華大學聯合承辦的“2008中國生態環境材料技術與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獲悉,這種生物降解塑料袋已納入市科委明年的推廣專項。
“這次奧運生物降解塑料袋的堆肥處理分兩個階段,從抽樣檢測及回收堆肥處理結果來看,國內生物降解塑料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準。”清華大學陳國強教授表示,生物降解塑料袋在北京奧運會的成功應用,對于催生一個新的產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如果政府有關部門能夠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其產業化進程將大大縮短。
“北京奧運會使用的生物降解塑料袋均是由南京的一家企業生產的,是目前國內唯一符合歐盟標準的產品,其主要成分就是玉米淀粉。”新材料發展中心副主任萬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國際上主要的生物降解塑料袋的標準主要是美國和歐盟,其中歐盟的標準最為嚴格,而我國自身的標準要求相對較低。“我們大力推動生物降解塑料袋在北京奧運會的應用,就是希望以此為契機,加快生物降解塑料科技成果的轉化”。
“目前推廣生物降解塑料袋的主要困難是成本問題。”萬榮指出,目前一般的生物降解塑料袋的成本是普通塑料袋的二到三倍,而奧運會使用的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因高品質的限定,其成本為普通塑料袋的四倍左右,因此在本市的市場上的應用并不多,“大家在一些超市里看到的可降解塑料袋,基本都不是全可降解的產品”。
“生物降解塑料袋項目已經納入了市科委明年的科技奧運推廣專項”,萬榮告訴記者,為了使生物降解塑料袋早日進入市民的生活中,他們將推動其進入特定市場,加強公眾對其的認知。目前,海淀區市政管委在奧運會后就率先采購了14萬個生物降解塑料袋進行試用。另一方面也在通過技術手段來降低生物降解塑料袋的成本,“我們有的企業已經掌握了將生物降解塑料袋成本和普通塑料袋持平的成熟技術,目前已經處于后期實驗階段,生物降解塑料袋走進市民家庭的日子不會太遙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