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順暢網2008年12月1日訊從順德大良往容桂走,經過容奇大橋,橋頭右邊就是環球制藥。上個世紀80年代,容桂的工業已經很發達,大企業眾多。1991年,當時的容奇鎮正在進行產業規劃,鎮領導到國內高校、國家和省有關部門進行咨詢和調研,確定要發展精細化工、機電一體化、醫藥、材料等新興產業。黃掌欣正是這一年從上海醫科大學藥學專業畢業,應產業規劃之需回到容奇鎮經濟發展總公司工作。黃掌欣是土生土長的容桂人,因為專業對口,黃掌欣參與藥廠籌建。
當時,因受體制限制,一個鎮想辦藥廠困難重重,于是就考慮合辦。正好當時的廣東醫藥學院的校辦工廠也想擴大規模,雙方一拍即合,容奇鎮政府出資出地占70%股份、高校以技術入股占30%,就把校辦工廠搬來了容奇。1991年9月13日,一家名為廣東醫藥學院制藥廠的企業就落戶在了容桂,這家企業后來改名為廣東醫藥學院環球制藥廠,后來又演變為廣東環球制藥廠。
誰知這一次無奈的合作竟然開了廣東省產學研合作的先河,在省內引起了轟動。黃掌欣回憶,當時的省長、副省長和很多兄弟單位都前來調研,尋找促進鄉鎮企業發展的模式。環球制藥一出身就是高起點:第一,生產高起點。1991年提出全面GMP(良好生產操作規范),省內第一個。當時國內藥廠還沒有全面實施GMP,GMP標準也還是88版的,且當時全國還沒有統一GMP標準;第二,技術高起點。一開始環球制藥就定位為做緩控釋制劑和現代中藥,因為有高校雄厚的技術實力作為支撐。
1993年,藥廠投產,由于有了高校技術力量的注入,為鄉鎮企業的發展帶來了稀缺的技術資源和人才儲備,環球制藥走上了如何將技術、人才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的探索,剛開始時企業遇到了不少困難,但經過了環球制藥前兩任總經理的努力,環球走出了一條從重技術到重技術和市場結合轉變的路子,1996年,環球制藥就開始盈利,1998年,從負債八九千萬到資產達到1個億,當年位列全國醫藥企業利潤72位,是國家醫藥行業的百強效益企業。
經過多年的發展,環球制藥在傳統中藥二次開發、緩控釋制劑技術、新型抗菌素、活菌免疫制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競爭力。2006年,環球制藥的“膜分離用于中藥生產過程中有效成份精制的關鍵技術產業化”中標2006粵港關鍵領域重點突破項目。
黃掌欣很清晰:第一,以特色技術、特色產業為主,發展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中藥和有技術壁壘的緩控釋制劑兩個核心。現代中藥方面重點是提高中藥質量標準、傳統中藥的二次開發、原創中藥新藥的開發;緩控釋制劑方面重點是口服緩控釋制劑和控釋注射液;第二,產業國際化。目前國內藥品同質化嚴重,一定要走出去。盈天醫藥國際化首先要生產國際化,目前企業正在順德、浙江、山東打造國際化的產業基地,也正在與國外企業接觸,通過引入先進、高水平的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力爭實現產品向規范市場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