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馬來西亞國家的發展,為其民眾提供清潔水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直到五年前,馬來西亞的污水處理系統還與別的發展中國家沒有什么不同,馬來西亞約2700萬的人口,每年約產生600萬噸的污水,這些污水在流入河流之前大部分也沒有經過處理的。污水的妥善處理對馬來西亞來說至關重要,因為該國98%的淡水供應來源于地表水。
從居民區或者工廠直接排入集水渠或者河流中的污水,如果沒有經過處理,或者處理不完善,會造成地表水的污染。這種對水質的破壞,降低了水資源可以利用的程度,甚至會通過毒害或傳播疾病而威脅公眾的健康。為了防止污水進入河流,馬來西亞建了約8000個公共污水處理廠、500個網絡泵站、17000公里的地下污水管道、50萬個家庭化糞池,組成龐大的污水處理網絡。為了滿足人們不斷增加的更好、更有效的衛生服務要求,政府鼓勵私有公司建造污水管理系統。
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是馬來西亞國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點內容,該國于2007推行的SPAN行動就是解決以前資源的低效利用的問題,并提供一個整體規劃和發展的方案,包括水資源的供應、河流和水資源的管理、權屬和控制、污水服務設施的提供、操作和維護、規劃和建設新的城鄉基礎設施、規范和授權水服務操作者和提供者等。馬來西亞政府2009年財政預算的重點是為每個馬來西亞人提供清潔水和好的衛生條件,政府列支8500萬美元用于更新其農村的水供應設施。
市場趨勢
馬來西亞年平均降雨量為3000毫米,年地表徑流的總量為5660億立方米,入滲到地下的地下水量約為640億立方米,每年可以獲得的水資源總量約為5800億立方米。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ResourcesInstitute)的評估表明,2007年馬來西亞平均每人每年可再生水供應量為22100立方米,比2006年的22484立方米約下降2%,但是到2025年,馬來西亞人均年水量將下降到10000立方米。雖說馬來西亞的水資源是富有的,但如果不好好保持和保護好水資源,馬來西亞也會成為貧水國。
馬來西亞的水資源主要來源于其150多個河流流域,并且滿足全國98%的用水需求,但是,這種水供應受季節和氣候的影響較大,這意味著在干旱和比較熱的時候,也往往是用水的高峰時期,可以獲得的水供應卻很小。上一個10年,馬來西亞的水質也普遍下降,主要源于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懶散態度,對廢物和有毒物質的不重視和亂丟亂排,水資源流域區的非可持續建筑和發展,使河流系統遭到破壞和退化。為了確保地表水源的安全,馬來西亞政府建造了55個單用途水壩和17個多用途水壩,總的蓄水能力為300億立方米。
作為城市和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馬來西亞將水和污水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并且努力提高農村地區的基礎衛生條件,不斷增加的對清潔水的需求導致了各部門用水者之間的競爭,且持續的經濟增長將使這種用水競爭更加激烈。有限的地表水資源不能滿足各個領域的用水需求,需要尋求其他的水資源獲得途徑。一項耗資30億美元,長約45公里的輸水管道將會連接Pahang和雪蘭莪州(Pelangor),將會緩解吉隆坡及其周邊地區的用水緊張,此工程有望在2008年底完成工程的環境影響評估。
將國家非稅收收水(NRW)從38%降到30%的責任落到政府和各水源提供者身上,包括水處理廠的恢復重建,以及防止水滴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