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下水位連續9年下降,今年有望首度“剎車”。今天上午9點,中國南水北調官方網站顯示,第一批河北應急水源已流入本市居民家。
根據預測,城區有 3億立方米的供水缺口,今年將得到彌補。
干旱現狀
地下漏斗區相當于6個朝陽區
據統計,北京市已連續9年干旱。降雨偏少的同時,城市發展迅速,用水需求持續增加,造成水資源局面緊張,主要表現在兩大水源壓力重重。
一是包括密云水庫在內的水源水庫。密云水庫上游去年首次出現汛期斷流現象,密云水庫和官廳水庫可利用來水量比2006年減少1.88億立方米。
二是地下應急水源。目前,北京地下水埋深為19米左右,比1999年下降了約7米,平均每年地下水位都要下降近1米。市中心區已形成2600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區,相當于6個朝陽區的面積。
專家分析
北京市水源形勢出現“拐點”
今天(10月3日),水務專家告訴記者,據早期預測,今年北京城區將出現3億立方米的供水缺口。而今年,北京市水源形勢出現“拐點”,地下水位有望首次停止下降,主要源于三方面。
首先,今年以來降雨量創近10年最多,截至目前全市總降雨量達612毫米,比往年平均值偏多一成。密云水庫蓄水量超過10.3億立方米,達到近7年來最多。
其次,9月底南水北調送來第一批河北應急水源,每天進京水量約為130萬立方米。截至明年3月,因沿渠道輸水有滲透、蒸發等損失,北京收水量約為2.25億立方米,將彌補今年的供水缺口。
此外,本市獨創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過境水、雨洪水和外調水的“六水”聯調模式,對水資源進行合理調配,明顯提高了城市的供水能力。
水資源緊張局面未根本緩解
今天,水務部門專家表示,盡管今年供水形勢暫時好轉,但北京水資源緊張局面尚未根本緩解,仍需加大節水力度。北京仍屬資源型缺水特大型城市,人均水資源量不足300立方米,相當于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八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