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福建日報網2008年10月8日訊 琯溪蜜柚是福建三大名果之一,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成為平和的“黃金果”、“幸福樹”。 不過,近年來,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部分產品出現品質退化、品種變異。當時農戶過分注重產量而忽視科學種植,導致土壤肥力下降,果實外觀不佳,出現粒化、裂瓣、采后酸化等現象,銷售一度受到影響。 2003年,通過“6·18”平臺,平和縣蜜柚企業與福建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合作,開展套袋琯溪蜜柚綠色食品技術應用。水果套袋技術是提高農產品質量的關鍵技術之一,也是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的主要措施。通過這一技術,琯溪蜜柚外觀大大改善,價格上漲,成為市場搶手貨。當年10月,首批琯溪蜜柚出口歐盟,成為進入歐盟市場的首個中國柑橘類產品。 2004年的“6·18”,平和蜜柚企業與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合作,實施“粒化、裂瓣及采后酸化癥矯治技術產業化項目”。通過改善果園環境、配方施肥、科學補充微量元素等技術,蜜柚品質大大提高。 琯溪蜜柚上市較集中,要解決“賣果難”,開發深加工產品是關鍵。蜜柚富含鎂、鈣、銅、鋁等10多種微量營養元素,極富營養價值,深加工產品市場前景看好。但是,這里有個關鍵的技術難題——“去苦去澀”。 南海公司與福建農林大學經過投資1.2億元的蜜柚綜合利用研發,攻克了“去苦去澀”這一行業難題,成功開發出琯溪蜜柚蜜餞、果汁等系列產品,并申請國家專利。目前,正進一步開發果酒、餅餡等新產品。其實,早在2003年首屆“6·18”上,平和的企業就與農林大學合作開展“膜分離技術在柚皮果膠提取中的應用”,生產高質量的果膠產品。經過幾年試驗,產品各項指標達到或優于國際標準。 深加工技術的突破,不但有效解決了“賣果難”問題,還使果皮和約占總產量10%的落果、裂果、殘次小果等得到利用,可增加附加值6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