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網2008年10月15日訊 15日,全國陸海統籌“引渤濟錫”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議由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和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主辦,旨在貫徹科學發展觀及陸海統籌原則,促進海水西調戰略發展和“引渤濟錫”項目早日實現。 錫林郭勒盟工業基礎較為薄弱,煤炭資源十分豐富,擁有1400億噸的探明儲量,但缺水成為錫盟生態恢復和煤炭大規模開發的瓶頸。而錫盟距渤海灣僅600公里,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特點,讓人們將目光轉向大海,做起了“引渤濟錫”的文章。 “‘海水西調’根治干旱地區沙漠化的設想,國內專家學者們已提出十多年了。”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沈桂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錫林郭勒盟政府有關方面積極開展調研和多學科專家的論證工作,提出了“引渤濟錫”項目,已得到國家權威評估論證機構的認可。 據悉,該項目預計從葫蘆島興城東臺子里東海岸取水,通過采用有壓埋管和無壓隧洞的引水方式,穿越遼寧省葫蘆島市、朝陽市,最終輸送到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并在此建設一個日產百萬噸規模的海水淡化廠,以破解內蒙古能源開發、生態恢復和國土利用三大難題。 “引渤濟錫”項目線路總長618.46公里,每年從渤海灣調海水3.65億立方米,年產淡水3.1立方米。與會專家認為,該項目的建設,對于煤炭資源豐富、嚴重缺水的內蒙古、新疆乃至整個西部地區,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