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經順義區有兩條主要河流,一條是溫榆河,常年流著生活污水;另一條是潮白河,有河無流,干涸多年。去年底,一個大膽的設想——引溫入潮工程變成了現實,黃綠色的溫榆河污水經過處理后,流進了潮白河里,河水清澈透明,達到了地表水三級標準。僅這一項工程,就使每年近3500萬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得以還清。記者昨天從市水務局獲悉,目前,京郊已陸續建成40余座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率由30%提至40%,每年可使1.2億立方米的生活污水達標排放。
隨著經濟生活的發展,郊區農藥化肥使用量、養殖業廢水、鄉鎮企業污水也隨之增加,城市休閑大軍的大量涌入使郊區農民在獲得收益的同時也遭遇到了污水、垃圾的困擾。為此,本市將有效處理污水、垃圾,提升農民生活環境作為關系民生的大事來抓,近年來,不斷構筑“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防線,建設清潔小流域,保護首都水源安全。在人口集中區、養殖區,先后建成300余處小型污水處理設施,100余處小型垃圾處理設施,僅此年可減少污水300萬余噸;在傳統山、水、林、田、路治理基礎上,增加污水、垃圾、廁所的治理,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目前已建成生態清潔小流域30條,664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中,已有4200余平方公里得到治理。今后,計劃每年再建10條生態清潔小流域,讓清水下山,逐步改變農村水環境。
污水變清水是山區農村發展特色種養、鄉村旅游等富民增收項目的前提。近年來,密云縣累計投資近億元建成京郊最大的中水回用工程及日處理能力4.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投資7000萬余元在北莊、古北口等13個鄉鎮建起了鎮級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1萬余噸;累計投入3600萬余元,建立起50個村級污水處理站。地處水源地上游的懷柔區,為確保下游飲水安全,將污水處理、垃圾治理、水環境改善、雨水利用、中水回用統籌規劃,改造區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由1.5萬立方米增至3.5萬立方米;將懷北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能力由3000立方米增至6000立方米,確保懷北、雁棲湖地區的污水得到處理;在琉璃廟、寶山等鄉鎮建設污水處理廠5座,在旅游沿線村莊、景點安裝116套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形成覆蓋全區的四級污水治理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