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慧聰網2007年9月5日訊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明確要求,今后工業企業廢水經過處理后必須回用,而不再是處理后排放。那么廢水排放量占各行業之首的化工企業廢水回用的情況怎么樣?記者近日對山東、河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的染料、農藥、氮肥、石化、氯堿、橡膠助劑等行業的生產企業廢水回用情況進行了調查。 化工行業是廢水排放大戶。據統計,目前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年排放污水47.3億噸,占全國工業污水年排放總量的21.9%。一年排放數十萬噸污水的化工企業不在少數。化工企業如果能將這些廢水都回收利用,不僅大大節省水資源,降低企業生產成本,而且還可以為全國工業的節水減排做出很大貢獻。 節能一直走在行業前面的山東聯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法民告訴記者,現在該公司的老系統已經實現了廢水全部回用。投資1000多萬元為新項目“18·30”(18萬噸合成氨、30萬噸尿素)配套的生化處理裝置9月13日就要動工,然后再上廢水回用裝置。 但是,記者所采訪的化工企業中,大部分無法給出廢水回用的比例,只是回答“回用水用來沖廁所了”、“都回用到生產上了”,當問到現在企業有無終端生化處理裝置時,相當一部分企業回答“還沒有”。而且,由于水處理對化工企業一直是輔助工序,很多企業的負責人對廢水的成分及如何回用方面的專業知識并不了解。 據記者調查,目前,化工企業廢水回用的現狀呈現3個層次:一是排放的廢水不合格,根本沒法回用。二是排放的廢水合格,但還沒上回用裝置。三是少部分先進企業已經實現回用了甚至零排放了。一個基本的事實是:大部分化工企業還沒有廢水回用裝置,因此還不能達到廢水全部回用。 聯盟公司總經理王法民告訴記者,一個“18·30”(18萬噸合成氨、30萬噸尿素)裝置要再上廢水回用裝置,要投資800萬~1000萬元,每噸回用水的處理費用要2~3元,而要補充一噸新鮮水費用也就1元左右。回用處理的費用高于新水資源費。因此,相當多的化工企業對廢水回用興趣不大。 江蘇省有機毒物控制與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張全興向記者介紹說,化工廢水要實現回用,必須是生化處理后達標排放的廢水才行。像合成氨、甲醇、農藥、染料、橡膠助劑等生產企業大部分合格排放的生產廢水,都還存在成分含鹽量高的問題,要達到回用,還必須再上回用處理裝置。而要再上回用裝置,不僅投入大,而且運行費用高,經濟上不合算。 據徐州水處理研究所所長黃華耀介紹,作為用水大戶和污水排放大戶的氮肥行業,盡管山東、河南、安徽等地的一些先進企業每生產一噸合成氨的廢水排放量已降至3~5立方米(遠低于國家標準),但全行業能實現廢水回用的企業極少。而據記者了解,日前被國家有關部門'掛牌督辦'的江蘇連云港市化工產業園區,盡管陸續投入近億元進行治理后達到了國家排放標準,但據參與技術服務的一家環保工程公司副總經理估算,要這里的化工企業實現廢水全部回用,不包括運行費用,還要再增加近億元的投資。 因此,投入大,運行費用高,經濟上不合算,是化工企業的廢水回用率只有20%~30%、大量廢水經過治理后被排放掉的主要原因。 另據了解,目前少數已經實現廢水回用的生產企業,在實現廢水回用的同時,又產生了新的污染源:廢水中脫除的鹽類都直接排放掉了。這些企業認為,排放鹽類對環境沒什么污染。但是環保專家認為,排放掉的如果所含的是無機鹽,就容易造成農田鹽堿化;如果是有機鹽,對環境則有更大危害。而要做到將水資源“吃干喝凈”不外排,實現零排放,還必須要把廢水里面的鹽類脫除、提取出來。這就需要再上相應裝置,企業也勢必要增加投資。同時,企業還要受到生產規模、投入產出效益等方面的制約。盡管如此,我國的節水減排已經刻不容緩,廢水全部回用將是化工企業必過的關,企業還是從長計議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