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科技信息網2007年7月10日訊 7月2日~5日分別在山東青島和萊鋼召開的第三屆全國冶金節水會議、污水處理技術研討會上,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翁宇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海水淡化問題應引起沿海鋼廠注意。 翁宇慶認為,盡管鋼鐵行業在進入21世紀后節水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績,從2000年噸鋼耗新水(噸鋼取水量)25.24噸降到2006年的6.56噸/噸鋼,已下降了3/4左右,這主要是提高工業用水重復率、循環使用、閉路循環和多級使用的結果。但鋼鐵行業耗水之多,對社會發展至今仍然有巨大的壓力。目前,我國現有鋼鐵企業擁有的水資源量(從2004年統計看)是每年23.92億立方米,它在2006年僅夠生產3.65億噸粗鋼,但去年生產了4.2億噸,這說明去年就有6000萬噸粗鋼的耗水是消耗了農業用水、城市生活用水及其它的社會需要應有的用水量,或者多采了地下水,多用了社會的水資源。這種狀態說明我們沒盡到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我們的用水狀況是不能維持鋼鐵工業的持續發展的。從2005年噸鋼外排廢水4.66立方米/噸。據統計,去年全國鋼鐵外排廢水達19.57億噸/年。如果這20億噸外排廢水中有一部分沒有處理達標,就是污水排放(太湖流域藍藻現象就是這種結果),就會對國家和人民沒有盡到環境清潔,保持生態健康的要求,也是沒有盡到我們的社會責任,所以我們不僅要看我們的工業水重復利用率和廢水處理率,更要看廢水處理達標率和外排水的質量。僅從這兩點看我們節水和污水處理工作,還要在已取得的成績的基礎上更加努力,通過管理、技術、組織措施和認識等多方面,努力使鋼鐵工業的發展既要滿足行業發展和企業的利益,更要滿足社會和人民利益,要努力做到更鐵企業與社會和諧共處,節水和污水處理是我們應盡的社會責任。 除了這兩方面工作以外,如何開源,使有更多的新水為鋼鐵企業服務,現在已成為日益重要的新課題。即使達到噸鋼取新水在6立方米/噸鋼水平,鋼廠只能生產4億噸鋼,而今年可達4.8~4.9億噸鋼。我們這個會議第二階段的介紹,特別是海水淡化問題應引起沿海鋼廠的注意。過去海水淡化成本高,不能大量供應工業和城市用水。這次國內外專家的介紹,特別是膜處理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已引起大家注意,F在曹妃甸京唐公司準備利用約1/3海水淡化的新水源。湛江新鋼鐵基地建設已在詳細考慮新加坡經驗用海水淡化,法國敦刻爾克鋼廠用海水淡化,噸鋼取新水量不到2立方米/噸,我們大家應當關注它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