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科技2007年6月22日訊 太原鋼鐵公司(簡稱太鋼)是我國特大型聯合鋼鐵企業,30萬噸不銹鋼產量占全國產量的三分之一,是國內不銹鋼生產的領航企業。 太原市是我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自來水的供需矛盾日益增加,作為太原用水大戶,太鋼已經先后建成三期污水治理工程,設計規模分別為一期1989年建成的6萬噸/日、1994年建成的二期2.4萬噸/日、2000年建成的三期8萬噸/日,由于原有的水處理工藝設施相對落后,對生產廢水只能進行簡單處理,達到濁環水標準,造成太鋼濁環水供大于求,而地下新水供不應求。 “十五”期間,太鋼進行改擴建工程,不銹鋼年產將達到50萬噸,而50萬噸不銹鋼改造急需軟水、低溫冷卻水和凈環補水,總需求量約72000噸/日。迫使太鋼必須解決水資源短缺的“瓶頸”問題。為了能達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太鋼在進行不銹鋼系統改造規劃時,將水系統改造放在重要位置進行規劃設計,并明確提出“增鋼不增水”的指導方針,充分利用現有污水資源,改造工藝流程,提高水質標準,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最大限度減少新水資源的消耗。2001年太鋼確定立項不銹鋼系統改造項目的配套工程凈環水軟水站工程。 太鋼凈環軟水站水源是污水三期工程處理水、污水一期工程處理水、太鋼發電廠及南廠區部分生產退水,由于各來水水源的水量和水質變化較大,水質具有PH不穩定、懸浮物高、色度大、油、鐵、無機鹽含量高等特點。 中國藍星集團藍星水處理公司在對太鋼水質數據做了綜合分析之后,先自己投資做了一個模擬試驗,通過對中試數據的分析評估,最后確定該工程的工藝路線采用二級反滲透膜技術。整套工程由預處理和軟水站兩部分組成,3000噸/小時的水經過預處理區的曝氣、加藥混凝、沉淀后,其中有1100噸/小時的水經過簡單過濾直接送往勾兌水池;1900噸/小時的水進入軟水站,再經過臭氧消毒、多介質過濾、微濾等進入一級反滲透。一級反滲透共有六套,產水1400噸/小時,其中700噸/小時進入勾兌水池與預處理1100噸/小時的水勾兌后,作為凈環補水供給連鑄一冷卻水、熱連軋凈環系統以及太鋼所有間接冷卻水系統;350噸/小時供給太鋼不銹鋼冷軋酸洗系統和煉鋼精煉系統;350噸/小時進入二級反滲透,經過脫鹽后最后送往發電廠鍋爐使用。 該工程通過近5年的運行,證明整套工程設計合理,系統設備運行正常平穩,出水指標經權威部門檢測達到設計要求。該工程的投產運行,為太鋼開辟了一條新水水源,減少了太鋼對太原城市水環境的污染,同時也為太鋼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據統計,該工程每年為太鋼生產1440萬噸優質凈環水,按照凈環水0.56元/噸計算,一年可節約784萬元;每年生產280萬噸除鹽水,按脫鹽水2.0元/噸計算,一年可節約560萬元;每年生產240萬噸二級除鹽水,按照每噸2.5元計算,一年可節約6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