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技日報2007年12月28日訊 2007年國際十大科技新聞——2007年3月1日,英德兩國科學家宣布,研制出了只有一個原子厚的世界最薄材料。這種膜片由碳原子六邊形連接而成,狀如蜂巢,如果層層疊加,需要20萬層才能達到一根頭發絲的厚度。 這種新型材料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聯手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研制而成。2年前,研究小組使用“微機械劈裂”技術,從普通晶體上提取出單個原子層面,制造出了這種二維超薄碳原子膜片,但必須貼在其他材料上,如今已可利用納米級金制架臺將其懸掛起來。以前,人們認為如此薄的材料原理上不存在,但研究人員首次證明,這些材料不僅存在,而且制造也比較容易。 研究人員聲稱,這是一種比納米更新的全新技術,有望在電子計算機和醫學等領域掀起一場革命,連用于形容納米的詞匯都不足以用來描述這種新膜片。它比硅更靈敏、更節能,有可能最終取代硅,成為更加有效的晶體管,用于大幅提高計算機運算速度和研制新藥物。此外,它還可用作微觀濾網,分離氣體所含的不同成分。在醫學領域,電子顯微鏡觀察分子時所得圖像的清晰度目前還受限于分子樣本載體的厚度,而這種碳原子膜片僅0.35納米厚,易于電子穿越,如果作為載體,可獲得更清晰的分子結構圖像。 科學家指出,這是一個以前不為人知的材料新家族,這些材料表現出難以想象的良好性能:重量輕、柔韌性好、性質穩定,不僅超薄,而且在不同環境下或表現出超強性能,或表現出高絕緣或高導電性能,為工程師和設計師提供了多種可選擇的材料特性。它可用于日常生活,從穿衣到計算機無所不包。預計,就像聚合物的普遍使用一樣,這種新型材料也將改變人類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