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訊 污水處理廠建成運營,填補了西寧市沒有污水處理的歷史空白……
引用“BOT”方式(建設-運營-移交),開工建設了第七水廠和第二污水處理廠……
召開水價聽證會,對城市自來水價進行了調整,為拓展水務建設籌資渠道培育了新的增長點……
對市自來水總公司、市排水公司兩個單位進行資產重組,與西寧市中油燃氣公司組建了西寧市水務燃氣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現強強聯合……
成立水務“110”,與市政府12345熱線、市政“110”及公安“110”等建立熱線聯絡電話,互通情況,聯動執法,使水務執法工作邁上新臺階……
6年來,邁上城鄉水務一體化改革之路的西寧市水務局,從治水思路、管理體制、政策法規、融資機制和水務市場等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和有益嘗試,在建立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體制的工作進程中,走出了一條從農村水利轉入城市水務、實現社會水務,從傳統水利轉入資源水利、實現資源環境水利的具有青海高原區域特色的水務改革之路實現了許多個“第一次”的突破。
地處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過渡地帶的西寧市,其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全省乃至整個青藏高原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著積極的輻射和帶動作用。然而,全市四區三縣7665平方公里的土地僅僅擁有13.14億立方米的水資源量,人均626立方米的水資源占有量遠遠低于全國人均2200立方米水資源占有量的水平。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深入,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和市民生活水平面提高進一步加劇了西寧市的缺水危急,一切與水有關的諸如城鎮防洪、水體污染、“城鄉封閉、多龍管水”的管理體制等涉水問題也一一凸現。面對嚴峻的水資源供需矛盾,西寧市水利部門實施了以城鄉水資源一體化管理的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于2001年11月16日掛牌組建了西寧市水務局。新體制的建立,聚合了城鄉供水、防洪保安、水土保持、城鎮排水和污水處理、計劃和節約用水等涉水事務的五大職能,融水資源的管理保護和開發利用、防洪、灌溉、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及回用等涉水職能為一體,實現了“一龍管水、多龍治水”的水資源管理新體制。
水務一體化管理體制的實施,給西寧市水利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水務局成立6年來,初步形成了社會化、市場化、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歷年通過市場融資累計達6億元,政府投資,銀行貸款,社會融資三管齊下,為西寧市城鄉水利提供了充裕的資金保障,水利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相繼完成了湟水河一、二、三期治理工程和南川河一、二期治理工程,該工程的實施不僅使湟水河、南川河的防洪標準從不足五十年一遇提高到了百年一遇,而且還形成了145萬立方米的水面面積和20萬平方米綠地,造型古樸典雅的人行景觀廊橋和點綴有精巧文化裝飾創意的游園路,成為了西寧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人工湖———寧湖,魯青水上公園,東郊濕地工程,南北山綠化工程的建成,不但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休閑、娛樂、旅游的好場所,而且提升了西寧的城市品位。利用黑泉水庫供水的第七水廠建成,打破了西寧市主要靠地下水供水的現狀,扼制住了地下水水位下降的趨勢,極大滿足了市民用水需求。日處理能力8.5萬噸的第一污水處理廠的建成運營和即將建成的第二污水處理廠,填補了西寧市沒有污水處理廠的歷史空白。
本著資本運作、盤活存量資產的原則,對西寧市自來水總公司、西寧市排水公司兩個單位進行了資產重組,與西寧市中油燃氣公司組建了西寧市水務燃氣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城區給水、排水管網的改造使城市基礎性設施建設得到了加強。城市周圍瓦窖溝等14條災害性溝道的綜合整治,打通了溝道的“腸梗阻”。全市935個行政村中887個村的人畜飲水困難得到解決,30萬人告別了吃水難的歷史,65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的治理有力地促進了全市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作者: 馬生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