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潺潺,綠波蕩漾,萊州城南干枯多年的南陽河如今再現荷花紅、水草綠的美景。今年南陽河與萊州境內的小沽河實現了水系的初步“聯網”,以前白白流淌的小沽河水,現在每天有5000立方通過水網注入南陽河。這是萊州規模宏大的“水系聯網”治水工程的一個縮影。
位于膠東半島渤海灣畔的山東省萊州市,土地肥沃,雨水豐沛,自古就有“膠東糧倉”的美譽。但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中國北方沿海地區遭遇連年干旱,萊州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嚴重。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萊州市根據境內河流坡陡、流急的特點以及庫、塘、閘量大宜聯的條件,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實施生態型現代化水網建設的“水系聯網”的治水方略。
在建設“水系聯網”中,萊州采取攔、截、引、調、蓄等綜合措施,實現庫庫、庫閘、河庫、河塘、河閘之間的有效聯網。從2001年起,他們以流域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五條河流為連線,97座水庫為載體,投入資金5億多元,完成各類水利工程5000多項,修建各類攔河閘壩30多座,全市境內5個主要水系實現聯網、102條河流珠聯璧合,年調節水量8000多萬方,新增庫容增加庫容7000多萬方。
萊州市在建設“水系聯網”的同時,開源節流并舉,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趨利避害,建立了立體式生態養殖、種植模式。在沿海灘涂,利用海侵地深層建立1000多個抽咸引淡的海水魚大棚;在海灘外圍,種植以耐鹽四倍體刺槐和速生楊為主的10萬多畝混交防護林帶;在林外海侵嚴重的四個鎮街、18個自然村,推廣種植耐旱耐鹽堿冬小麥和油葵、魯梅克斯和菊芋等主要耐鹽堿經濟植物;大力推廣設施灌溉、滴灌、噴灌、小麥壟作等節水技術,全市節水灌溉面積達到58萬畝。同時,嚴格限制高耗水工業項目,提高群眾的節水意識,全市年節水7000多萬方。
目前,萊州市濱海平原區地下水位普遍上升了5~10米,海侵面積減少48平方公里。從水系聯網到生態水網建設,萊州水利始終走在了全國縣域治水的前沿。日前,萊州市被納入全國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試點計劃,這是全國六個試點中的惟一的縣級市。
來源:山東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