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調的設想以來,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南水北調的總體布局確定為:分別從長江上、中、下游調水,以適應西北、華北各地的發展需要,即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南水北調東線工程。
我市南水北調工程屬于中線配套工程的一部分。2002年7月,我市著手對廊坊干渠的規劃方案進行比選,2002年12月,市委、市政府確定市區引水線路為涿州引水線路。2005年7月,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廣陽水庫選址在龍河以西,九州鎮以東,廊涿路以北,大伍龍村以南。
2007年8月,經過相關部門的不懈努力,省委、省政府批準我市作為河北省南水北調配套工程試點提前實施;今年10月26日,廊坊干渠可研報告原則通過專家審查:11月9日,廣陽水庫可研報告原則通過專家審查。11月18日,備受全市人民矚目的南水北調廊坊干渠及廣陽水庫工程舉行奠基儀式,至此,我市南水北調工程邁出實質性的一步,同飲長江水的夢想不再遙遠。
南水北調提上日程
我市市區地處永定河北岸,周邊沒有湖泊。由于上游官廳水庫停止放水,自1978年以來,永定河成為一條無水的干河,造成市區沒有地表水供給,地下水成為市區唯一的供水水源,可以說,我市只能依靠超采深層地下水來維持人民生活和廊坊的發展。據廊坊市環境地質勘察院監測:1978年,廊坊市城區中部出現18平方公里的深層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雛形,目前,市區漏斗面積已擴大到301.5平方公里,漏斗中心水位埋深達73.65米。
隨著我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的不斷擴大,市區面積由90年代初的10多平方公里,發展到現在的5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也由當初的12萬人,擴大到現在的50萬人;居民生活用水也由當初每年400多萬噸,發展到現在的每年用水1580萬噸。生產企業由80年代的43家,發展到2006年的6000多家,用水量也由當初的每年650多萬噸發展到現在的年用水7000多萬噸。特別是近年來,我市發揮依托京津的區位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落戶我市,使得水資源供需矛盾更趨技術嚴重,同時,這也使一些擬引進的高新項目因水源得不到滿足而不得不放棄,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市經濟發展。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實施,特別是按照國家確定的南水北調工程建設計劃,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將于2008年4月份具備通水條件。屆時,廊坊干渠可利用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實現與我省崗南、黃壁莊、王快、西大洋四座大型水庫的連接,滿足我市應急供水的需求。
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后,我市深層地下水將作為城市應急后備水源,深機井封而不廢,靠引江水滿足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需要。
2利在千秋的偉業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澤東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宏偉設想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和關懷下,廣大科技工作者持續進行了50年的南水北調工作,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測量,在分析比較50多種方案的基礎上,最終形成了南水北調東線、中線和西線調水的基本方案。
南水北調總體規劃推薦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聯系,構成以“四橫三縱”為主體的總體布局,以利于實現我國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合理配置格局。
在這里,我們主要說說中線工程。中線工程從丹江口水庫引水,輸水總干渠從陶岔閘至北京全長1246千米,主要向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五省市供水,重點解決北京、天津、石家莊、鄭州等沿線大中城市和眾多縣城的缺水,并兼顧供水區生態環境用水。我市市區、開發區、永清縣、固安縣、霸州市、文安縣、大城縣為中線供水區。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自河南省安陽市豐樂鎮穿漳河進入我省,沿太行山東麓和京廣鐵路西側北行,途經邯鄲、邢臺、石家莊、保定,從涿州市穿北拒馬河進入北京,河北段線路全長461千米。省內供水區共布設包括廊坊干渠在內的6條輸水干渠,和廣陽水庫等10座調蓄水庫。
我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包括廊坊干渠、天津干渠、沙河干渠三條引水干渠和廣陽水庫、霸州調蓄區、勝芳調蓄區、文安調蓄區、大城調蓄區五個調蓄區。
廊坊干渠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向廊坊市區、固安、永清引水的通道,從總干渠涿涿州三岔溝分水口經涿州、固安、永清向廊坊市區廣陽水庫引水,總長度80公里。全線采用鋼筒混凝土管道暗涵輸水,最大輸水流量11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可供水量為2.5億立方米,其中廊坊市區1.5億立方米,涿州6900萬立方米,固安1400萬立方米,永清1800萬立方米。
經過有關人員研究,由于南水北調中線來水系列年內和年際水量分配不均勻,僅靠直供方式不能滿足我市的用水需求,再加上沒有當地地表水源補充,因此,廣陽水庫被列為提高我市供水保證率的調蓄工程。該工程位于龍河以西、九州鎮以東、廊涿路以北、大伍龍村以南,建設內容包括圍堤、進水閘、分水閘、退水閘等。水庫調蓄規模3500萬立方米,正常蓄水位23米,總占地約7000畝,總投資16億元。水庫分三條支線分別向市區、萬莊新區和廊坊開發區供水。
廊坊干渠和廣陽水庫建設今年年底開工,力爭2008年底建成通水。工程建成后,將有效解決我市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用水短缺問題,為促進我市引進項目創造更加有利的基礎條件,對于推動廊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實現加快崛起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3漁歌小憩不是夢
11月18日,在廣陽區九州鎮一片荒涼的土地上,彩旗飛舞,鑼鼓喧天,周圍村民載歌載舞慶祝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廊坊干渠及廣陽水庫舉行奠基儀式,可見,我市這一牽動全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建設項目備受全市人民矚目。
廣陽水庫地處城區偏西北角,緊靠廊坊市外環,東依龍河而居,水庫建成后將成為城市景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與龍河景觀相映成輝。今天,這里還是黃土漫漫,一年以后,這里將會是怎樣的生機盎然呢?市機關部門有關人員向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美景:
水庫內湖光一色,碧波蕩漾,仿若一幅天然圖畫,美不勝收。陽光絢麗,水色蘊秀,或登高眺望,或沿庫漫步,暢游擊水,都將使人心曠神怡。四周樹木郁郁蔥蔥,田間麥浪滾滾,鳥啼鶯鳴,回聲蕩蕩,這將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景色啊。蜿蜒的龍河,仿佛一條玉帶在水庫的東面淌過,而清透的天堂河則從南面緊緊把水庫擁抱,并逐漸與龍河交匯在一起。龍河、天堂河構筑成“V”字形狀,水庫則像一枚珍稀罕見的夜明珠一樣被緊緊地包裹在其中。
為了提升城市整體活力,點睛城市景觀系統,帶動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打造“龍抬頭,鳳回首”的城市水系景觀意境,水庫將以“廊蔭縈泓”為主題,通過與人文、歷史、自然等多層面資源的結合,塑造出可視性、可達性、可融性的水利工程景觀。開軒勝景、佳境聞香、訪綠探幽、漁歌小憩、小筑聽潺、婉沨朗璟六個景觀節點將成為水庫一大特色。 當您來到水庫,站在通島碼頭上,眼前頓時豁然開朗,煙波浩淼,天水茫茫的湖面,一眼望不到盡頭,庫旁的各式建筑,隱現在高樹綠水之中,恰似仙宮瓊閣。 水庫除了能帶給我們仿若世外桃源般清寧的享受外,更多的是能夠提高我市供水保證率,保證人民生活和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同時,水庫建成后,可以為鳥類和水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地和生態環境,天鵝、白鶴等鳥類說不定以后能成為我們的鄰居。水庫對平原氣候的調節作用也是相當明顯的,我們生活的環境將更加舒適。也許若干年后,水庫的周圍能形成大面積的濕地,到時候,蘆葦叢生,水鳥飛翔,清溪碧流,漾綠搖翠,帶給我們一派迷人的美景。
專家觀點
解決北方水資源供需矛盾要多管齊下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王一鳴水資源短缺是北方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需要通過跨流域調水來解決。但是,調水必須與調整產業結構、調整水價并舉,多管齊下。南水北調工程也必須明確近期供水的目標區域。 南水北調應在調整工業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南水北調的水,成本和價格比較高,主要供水對象應是工業和城市。北方地區水資源總量不足。但是工業結構中重化工產業比重大的特點十分明顯,這與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狀況不相協調。必須進一步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水供給沒有保證的項目不能上馬,不能以南水北調為由建設新的大耗水項目。 南水北調應在調高水價的基礎上進行。價格杠桿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最重要的調節供需的手段。解決北方水資源供需矛盾,一是“開源”,二是“節流”。首先,調高水價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通過價格杠桿限制大耗水工業的發展,促進現有大耗水工業加快節水技術進步,在工業規模繼續擴大的同時穩定或減少工業用水量。其次,調高水價也有利于為南水北調工程籌集資金,調價所得收入可用于設立水利建設基金,作為國家的資本金用于南水北調工程建設。 近期南水北調的目標區域應是京津冀魯地區。京津冀魯地區是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中心,也是我國水資源極為短缺的地區之一。將南水北調近期供水的目標區域定為京津冀魯地區,不僅是因為這個地區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因為這個地區經濟相對發達,對工程建設和水價調整的承受能力相對較強,投資的效益會比較明顯。這個地區建設調水工程和運營管理的實踐,也能為其他地區開展調水工程的建設和運營積累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