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染排放量,細算會讓你吃驚:1個人,平均每天產生150升污水,新增化學需氧量(COD)42克;1家工業企業,平均每排放1噸污水,其中COD含量就超過450克。對于經濟不斷發展、人口不斷遞增的上海而言,每天新增的COD排放量十分驚人。為此,上海節能減排亮出全新思路:不讓增量成為存量。 如何不讓增量變存量?記者日前從有關部門獲悉,通過改造老設施,建設新項目,治理薄弱點等一系列舉措,上海今年將確保削減COD2%。 “十一五”期間,國家將二氧化硫和COD確定為污染減排的兩大核心指標。因為目前我國的環保問題中,水和大氣污染最為突出。專家指出,當煙囪排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硫,與空氣中的水蒸氣相遇,就會形成酸雨;COD則是表征水體污染指標,量越大,表明水體受污染程度越嚴重。目前,上海計劃保留的所有電廠都要新增脫硫裝置,換言之,上海污染減排難點是COD的削減。 現有設施挖潛,可以消化新增量的三分之二。作為目前上海最大的二級處理污水廠,石洞口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能力40萬立方米/日,是全市COD減排任務中當仁不讓的主力。今年,這一污水處理廠的“胃口”前所未有的好。今年6月至8月,該廠日均處理污水量達到39萬立方米,同比增長17.6%;COD削減量維持在80噸/日,同比增加23%,相當于新建一座中型污水處理廠。而且,監測證明,石洞口出水水質連續3個月100%達標。 據上海城環水務運營公司總工周新宇介紹,通過加強廠網聯動,在未添加一磚一瓦的基礎上,石洞口城市污水處理廠達到了擴容增效。調試數據顯示,8月底,該廠創下了日處理污水44.1萬立方米的單日最高紀錄。與此同時,本市天山、曲陽、吳淞、泗塘、桃浦等5個運營10年以上老污水處理廠的升級達標改造,目前也已基本完成,出廠水質均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日均削減COD總量為88.2噸。 新增設施,有望承擔三分之一的削減任務。據上海城投公司介紹,9月底正式投運的竹園污水處理二廠設計污水處理能力為50萬立方米/日,僅此一項工程,每天可削減COD60噸。到今年底,蘇州河污水治理三期工程也將基本建成,兩廠合計,每年可新增削減量1.9萬噸。明年7月,“超級航母”白龍港污水廠改擴建工程將完工并投運,日處理污水200萬噸,每年的COD排放將達到削減14.16萬噸的規模。 未來3年,上海還將著力推進郊區污水處理廠和污水收集管網的建設,力爭變薄弱點為減排增長極。崇明城橋污水處理廠今夏投運,連續運行140天累計處理污水234萬噸,減少向河道排放COD241噸。記者從水務部門獲悉,年底還將有青浦華新、松江新浜等5座污水處理廠陸續投運,從而消除污水處理的“空白點”。到2010年,郊區計劃新建、改建和擴建25座污水處理廠,鋪設污水收集管網1500公里,日新增污水處理能力90萬噸。(記者 宋鵬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