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融界2007年10月31日訊 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有千家以上企業直接生產水處理設備,再加上眾多相關配套企業,整個行業大概有3000家的規模。未來十年中,中國直飲水機產業蘊藏1500個億的 市場空間。由此,商務部把直飲水機行業列為21世紀中國十大陽光產業之一 在中國市場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后,以軟水機、凈水機、純水機等設備為代表的終端水處理行業開始崛起。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終端水處理產品先后經歷教育、引導和逐步被部分中高端消費者接受的過程。 據統計,2006年,終端水處理產品在整個市場的份額為12%,其余88%的份額仍然被飲水機占據。但是,水處理設備的年增長率卻要高于飲水機。2005年,全國水處理設備的銷量為450萬臺,同比增長28.6%;2006年銷量已經達到600萬臺,同比增長33.3%;預計今年銷量將達到850萬臺左右,同比增長41.6%。而2005年飲水機銷量為2500萬臺,同比增長40%;2006年,飲水機銷量雖然達到3300萬臺,但增長率只有20%;今年的銷量預計在3600萬臺左右,增長率則降到10%。追求生活品質帶動水處理產品走俏 近年來,水污染日益嚴重。據統計,我國江河湖海中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的僅占10%,基本符合標準的占20%。我國環境監測網七大水系的411個地表水監測斷面中,Ⅲ類以下的劣質斷面占到59%,全國因污染不能飲用的地表水占監測水體的40%,流經城市的河段78%失去飲用水源價值。全國有8億人飲用大腸桿菌超標水,1.7億人飲用的是有機污染水,5000萬人飲用高硝酸鹽水,5000萬人飲用高氯化物水,3億人的飲水中重金屬超標。 由于自來水大都從江河獲取水源,而自來水廠凈化水源的方法只是凝絮—沉淀—加氯消毒,這一過程只能起到初級的殺菌消毒作用,大量的水堿、水垢、農藥、化學污染物質等則根本無法處理,加上自來水長距離的管道輸送、水塔水箱供水帶來的二次污染,所以,自來水屬于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但又有輕度污染的飲用水,要達到直飲標準,就必須進行必要的凈化處理。 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僅在未來一年里,就有26.9%的城市居民家庭表示肯定或可能會購買水處理產品,由此可以推算出,在未來一年,我國城市居民家庭水處理產品市場潛在消費量巨大,這還不包括商業用戶的消費需求量。由此可見,未來三年,終端水處理產品將有較快發展,其增長率呈快速增加趨勢,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蛋糕越做越大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臺資、韓資、美資等企業先后在我國大陸投資設廠,涉足水處理行業。繼而,內資企業歐臣、鳳凰制水也展開對市場的培育。到目前為止,整個行業已經初具規模。進入該行業的中小企業,甚至傳統大家電企業和飲水機企業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有千家以上企業直接生產水處理設備,再加上眾多相關配套企業,整個行業大概有3000家的規模。 而專門為終端水處理開設的展會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僅在上海,每年就有不下十家規模不等的涉及終端水處理產品的展會,時間集中在春季和秋季。在2007年春節過后的3、4月份,上海世貿商城和國際會展中心就舉辦了兩場有上百家整機廠家和配套廠家參加的專業水處理展覽會。接下來,在5月底,上海廣大會展中心又舉辦“第三屆水家電展覽會”。同時,廣州、北京、青島、蘇州和西安等地也有比較專業的水處理產品展覽展示會。 目前,國內水處理生產主要集中在浙江、山東、江蘇和廣東等地。在各地舉行的展會中,也是以這些地區的企業為主。業內人士分析,參展廠家主要有幾個目的:外貿出口廠家,單純做外貿產品;OEM合作展示,尋找貼牌生產的機會;尋求配套生產機會;品牌營銷展示,試圖在行業內樹立自己的地位;現場加盟招商。 與此同時,國外的一些企業也加緊對中國市場的開發。在每次展會上,都能看到韓國、日本、美國等國家的終端水處理廠家的身影。尤其是韓國的企業,由于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較早,其品牌推廣和技術都比較成熟。 水處理行業發展迅速 水處理行業不僅在中國迅速崛起,甚至在全球也掀起發展浪潮。如今,在美國,終端直飲水設備的年銷售額高達80多億美元;在日本,家用直飲水機的年產銷量為340余萬臺。這兩個國家的家用直飲水機普及率均已超過70%。而在我國,終端直飲水機的普及率還不到1%,90%以上的人還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終端直飲水機。所以,在我國的大部分城鎮地區,這類產品還屬于導入期,平均以每年14%的比例高速增長,整體直飲水設備市場的增長率也高達18%。未來十年中,中國直飲水機產業蘊藏1500個億的市場空間。由此,商務部把直飲水機行業列為21世紀中國十大陽光產業之一。 隨著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程度逐步加大,水污染嚴重,以及自來水水質得不到保障,加之消費者安全意識、健康意識的提高和經濟消費力的提升,都已經為終端水處理行業的快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行業大勢已呈現,將為具有競爭力的大型企業提供新的發展契機,但同時,出局者也將不在少數。 有關專家指出,水處理行業的產品技術性和專業性較強,具有一定的產品研發和投資門檻,而且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成功方法和成熟的路數。尤其傳統企業向該領域涉足,有一定的行業門檻和技術門檻,而且服務要求較高,因此,水處理產品龍頭企業,將憑借其在技術、資金、品牌上的優勢,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壯大自己,獲得良好的發展前景。 受一線品牌的沖擊,二線水處理產品企業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大。一些二線品牌開始退出競爭激烈的市場,縮小自身的產業鏈,而更多的二線品牌和地方小品牌將面臨被收購、兼并或淘汰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