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平市人民政府 南平市由于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氣象原因,為了更好的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應認真做好水質化驗、項目規劃和工程設計,積極籌措資金,大力推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十一五”期間計劃投入資金2110萬元,進行鄉(鎮)供水的改建和擴建;投入資金32477.29萬元進行農村飲水安全的工程建設。 一、鄉(鎮)供水的改、擴建工程規劃 在省水利廳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截止到2004年底,全市累計已建成134個鄉(鎮、街道)供水工程,鄉(鎮)通水率達到950%,預計“十五”末期可達到1000。但由于不同時期建設的鄉(鎮)級供水的技術標準偏低,水處理凈化的工藝簡易,不能滿足農村飲水安全的標準和要求,計劃在“十一五”期間投入資金2110萬元,對現有已建成簡易自來水的50個鄉(鎮)級供水工程進行擴建和改建。 詳見表一:南平市“十一五”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鄉(鎮) 供水工程統計表。 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 1、工程建設標準 (1)供水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或《農村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準則》的要求。 (2)供水水量應滿足不同地區、不同用水條件的要求,以及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需要。可參照《村鎮供水工程技術規范》確定,本地區每人每天可獲得的水量不低于60升為安全,不低于40升為基本安全。 (3)用水方便程度,集中供水工程盡可能供水到戶。無法做到供水到戶時,可分步實施。本地區人力取水往返時間不超過10分鐘為安全,取水往返時間不超過20分鐘為基本安全。本地區各縣(市、區)規劃標準按福建省標準執行。 (4)水源水量保證率,嚴重缺水地區不低于90%,其他地區不低于95%。本地區采取不低于95%為安全飲用水標準。 2、工程建設內容 我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供水水源主要以直接取用無污染的山澗、小溪水、山泉水及淺層地表水為主,采用自流式供水方式;至于少數無自流式水源的,則通過打井取用地下水水源,將水源提升至高處清水池供水。骨干工程有:水源工程(攔河壩、大口井等)、輸水工程(漿砌石引水明渠、硅壓力管、鍍鋅管或U-PVC給水管)、凈化工程(過濾池、消毒池、沉淀池、清水池)、配水管網工程(供水主干管、分支供水管網等)及入戶工程(入戶支管、水表、水龍頭)。 我市各地水資源相對較為豐富,考慮到農村日益增長的生活水平和生活需要,本次規劃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日設計供水規模按100L/d.人計算。 由于取用的供水水源主要是無污染的山澗水、山泉水或地下水,通過化驗,對于飲水水質較好的水源,在對其進行處理過程中,一般只設置簡易的沉淀池、過濾池和清水池,未采用漂白粉等主要消毒措施;對于飲水水質較差的水源,在對其進行處理過程中,或采用設置了反應池、沉淀池和過濾池的一體化標準凈化設施,或采用生物慢濾處理工藝等新技術、新工藝對其進行凈化處理。在供水方式方面,則以自流式集中直供方式為主。 3、工程分區規劃 綜合考慮我市行政區劃、飲水安全問題類型及其分布、經濟條件、水源條件、地形條件等因素,南平市規劃分區如下:東片區:浦城、松溪、政和等三縣農村人口68.4337萬人,其中飲水不安全人口50.1“萬人.農村飲水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飲水水質和用水方便程度不達標,“十一五”期間規劃解決飲水不安全人口34.4096萬人,規劃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173處。 中片區:武夷山、建陽、建甌等三市農村人口85.4216萬人,其中飲水不安全人口53.3974萬人。農村飲水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用水方便程度和水源保證率不達標,“十一五”期間規劃解決飲水不安全人口33.3601萬人,規劃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177處。 西片區:光澤、邵武、順昌、延平等四縣(市、區)農村人口79.6264萬人,其中飲水不安全人口56.4728萬人。農村飲水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飲水水質和用水方便程度不達標,“十一五”期間規劃解決飲水不安全人口36.2673萬人,規劃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446處。 4、建設規模 本次規劃擬建集中式供水工程3796處,解決飲水不安全人口104.037萬人,其中除氟工程6處990人;按人均100L/日供水標準規劃,“十一五”期間新增供水能力105萬噸/日,計劃投資32477.29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