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廢水,2005年排放總量達到29.6億噸,占江蘇廢水排放總量的57%!工業污染已成為水污染防治的重頭戲。
記者日前隨省人大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對長江、太湖、淮河三大流域進行檢查時看到,在工業污水的“逼圍”之下,小規模、舊工藝、高能耗、重污染的陳舊生產方式和企業,已經在逐步退出工業布局。南京、蘇州、無錫、鎮江、徐州、淮安各地都已經把結構調整,優化工業布局,作為治理工業污染的治本之策。
[新聞事實]對重污染行業進行結構性調整,江蘇太湖流域千家印染企業污染物排放強制提標。這是太湖的“福音”:江蘇強制太湖流域所有印染企業自2005年起執行嚴于國家標準的一級排放標準。目前,近1000家印染企業已經基本完成了“提標”工作。
針對太湖流域結構性污染比較突出的問題,江蘇加快了造紙、印染、化工等重污染行業的結構調整步伐。對污染行業實施嚴格的“一關兩提高”措施。一關,就是全面關閉和淘汰污染且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全面關停流域內造紙企業的化學制漿生產線,關閉100多家污染嚴重且治理無望的印染、化工企業,全面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和循環經濟試點,提高工業企業達標排放水平。兩提高,就是提高項目的投資準入門檻和污染物地方排放標準。對化工行業,實行四個不批:新建化工投資額在3000萬以下的不批,產生致癌、致畸、致突變和惡臭的化工項目不批,廢水排放達不到功能區要求的項目不批,新建化工項目不進工業園區的不批。對年產3000噸以下的染料及染料中間體企業、年產1000噸以下農藥及農藥中間體企業、廢水不達標及惡臭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醫藥及醫藥中間體企業,以及近3年來一直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化工企業逐步實施關停。
[亮點]鎮江老城區鈦白集團關門大吉,市長親自上門祝賀。
近幾年來,鎮江市結合企業技術改造,先后搬遷了農藥廠、硫酸廠等一批企業。去年,又搬遷了鈦白粉廠、紡織廠、印染廠、合纖廠,關停了上鐵鎮江水泥廠。焦化廠、江南化工廠也將在2007年退城進區。原位于濱江老城區的鈦白粉廠污染嚴重,群眾投訴不斷,去年,市委市政府下決心對其進行搬遷。一般企業開門大吉,開工慶典,老鈦白粉廠卻是隆重關門謝幕,市長親自上門祝賀,拉閘斷電,百姓為之叫好。檢查中,記者在鎮江新區看到了搬遷后的新鈦白集團,企業已一改污染大戶形象,正在不斷加大引進新技術力度,大力治污,目前做到了只有一個排污口出水,且達標排放。省人大代表,國家環保局南京環科所研究員龔瑞忠說,在長江水質總體質量下降的背景下,長江鎮江段的水質比去年好轉,長江外江段保持了Ⅱ類水質標準,這和鎮江市調整經濟結構、優化工業布局的治本之策分不開,這也將會為受企業污染之害的群眾身體健康改善環境。
[政策背景]在工業污染方面,江蘇用政策進行結構調整的導向性十分明顯,剛性措施不斷。
審批把關:工藝上不能達到一級排放標準或者超環境容量的項目不予審批。除了太湖流域地區化工行業進行污染整治外,蘇北地區建設項目設置了較高環境準入門檻。
關閉:2005年,江蘇淮河流域淘汰了13家企業的石灰制漿工藝,關閉了48家工藝水平低、規模小的化學制漿、酒精、淀粉、黃紙板、廢紙造紙企業,查禁了156家“十五小”、“新五小”企業,大幅度削減了污染物的排放。最近,省經貿委等部門正在對化工行業進行梳理,準備再關閉全省1/4的污染嚴重、存在安全隱患的化工企業。
提標:嚴于國標的紡織印染行業水污染排放標準已經出臺,2006年底,全省印染企業提標全面完成。化工行業地方標準也在制定之中。
集中:為了強化環境監管,目前江蘇各地都在推進工業項目進集中區、開發區,做好集中區環境管理工作就能抓住工業項目和化工項目環境管理工作的關鍵。2005年初,省環保廳、省外經貿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提高全省開發區環境保護與建設水平的意見》,要求各地開發區必須完成區域環境影響評高比例工業廢水向陳舊生產方式說“不”
工業廢水,2005年排放總量達到29.6億噸,占我省廢水排放總量的57%!工業污染已成為水污染防治的重頭戲。 記者日前隨省人大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組對長江、太湖、淮河三大流域進行檢查時看到,在工業污水的“逼圍”之下,小規模、舊工藝、高能耗、重污染的陳舊生產方式和企業,已經在逐步退出工業布局。南京、蘇州、無錫、鎮江、徐州、淮安各地都已經把結構調整,優化工業布局,作為治理工業污染的治本之策。
[新聞事實]對重污染行業進行結構性調整,我省太湖流域千家印染企業污染物排放強制提標。這是太湖的“福音”:我省強制太湖流域所有印染企業自2005年起執行嚴于國家標準的一級排放標準。目前,近1000家印染企業已經基本完成了“提標”工作。
針對太湖流域結構性污染比較突出的問題,我省加快了造紙、印染、化工等重污染行業的結構調整步伐。對污染行業實施嚴格的“一關兩提高”措施。一關,就是全面關閉和淘汰污染且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全面關停流域內造紙企業的化學制漿生產線,關閉100多家污染嚴重且治理無望的印染、化工企業,全面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和循環經濟試點,提高工業企業達標排放水平。兩提高,就是提高項目的投資準入門檻和污染物地方排放標準。對化工行業,實行四個不批:新建化工投資額在3000萬以下的不批,產生致癌、致畸、致突變和惡臭的化工項目不批,廢水排放達不到功能區要求的項目不批,新建化工項目不進工業園區的不批。對年產3000噸以下的染料及染料中間體企業、年產1000噸以下農藥及農藥中間體企業、廢水不達標及惡臭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醫藥及醫藥中間體企業,以及近3年來一直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化工企業逐步實施關停。
[亮點]鎮江老城區鈦白集團關門大吉,市長親自上門祝賀。
近幾年來,鎮江市結合企業技術改造,先后搬遷了農藥廠、硫酸廠等一批企業。去年,又搬遷了鈦白粉廠、紡織廠、印染廠、合纖廠,關停了上鐵鎮江水泥廠。焦化廠、江南化工廠也將在2007年退城進區。原位于濱江老城區的鈦白粉廠污染嚴重,群眾投訴不斷,去年,市委市政府下決心對其進行搬遷。一般企業開門大吉,開工慶典,老鈦白粉廠卻是隆重關門謝幕,市長親自上門祝賀,拉閘斷電,百姓為之叫好。檢查中,記者在鎮江新區看到了搬遷后的新鈦白集團,企業已一改污染大戶形象,正在不斷加大引進新技術力度,大力治污,目前做到了只有一個排污口出水,且達標排放。省人大代表,國家環保局南京環科所研究員龔瑞忠說,在長江水質總體質量下降的背景下,長江鎮江段的水質比去年好轉,長江外江段保持了Ⅱ類水質標準,這和鎮江市調整經濟結構、優化工業布局的治本之策分不開,這也將會為受企業污染之害的群眾身體健康改善環境。
[政策背景]在工業污染方面,我省用政策進行結構調整的導向性十分明顯,剛性措施不斷。
審批把關:工藝上不能達到一級排放標準或者超環境容量的項目不予審批。除了太湖流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