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科研人員創造利用細菌混合物凈化廢水新方法,可以把廢水中的有機化合物減少七成多。
《聯合早報》十三日報道,與目前主要以膜過濾法來凈化廢水的步驟相比,這種以微生物分解的新方法,費用較低,因為它的成本主要是“一次過”,即通過脫氧核糖核酸(DNA)順序找到適當的細菌種類,過后科研人員可利用生物反應器大量培植這種細菌。
南洋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畢業生林俊偉日前在國際水源協會第三屆年輕研究員大會上,向一百七十名亞太區域水務機構負責人及研究生介紹了這項廢水凈化法。
林俊偉受訪時說,一般廢水的主要有機物為氮和磷,而有特定的幾種細菌會自動分解這些物質以獲取自身所需的能量。利用這些細菌來分解清除有機物,比起目前采用的物理或化學方法來清除有機物更為簡易。
科研人員還在廢水中加入少量鐵礦石,讓有機物被氧化的同時,鐵離子進行還原反應,從而使氧化還原反應持續不斷。經過這樣的處理后,廢水的有機物含量便能大幅度地降低。
林俊偉說,新凈化法所需的成本很低,因為培植從污泥中找到的細菌不需要高科技技術,而鐵礦石價格也很低。
新凈化法目前還在實驗階段。林俊偉透露,他們做過的最大規模實驗只有約五十公升廢水,與新加坡公用事業局水供回收廠每天需處理的廢水相比,小巫見大巫。 林俊偉說,以細菌分解有機物過程會比較緩慢,因此這種方法無法取代現有的凈化步驟。他建議把新凈化法加入目前的廢水處理程序,提升廢水潔凈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