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機電企業網2006年12月19日訊 “別看化工企業都有污染難題,但到目前為止,國內沒有一家來和我們談環保外包的事。”“我們兩年前就拿到了環保承包的資質證書,但也沒有一家石油和化工企業要求我們提供承包服務。”說這些話的都是國內知名的專業污染物處理企業的老總,一位是廣州茵綠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陳經理,另一位是江蘇徐州水處理所的所長黃華耀。他們對記者表示了同樣的不解:國內化工企業可以把基建、銷售、運輸等承包給專業企業去做,為何不愿意把自己做起來難度更大的環保處理這塊業務承包給專業企業去做呢? 所謂環保外包,就是生產企業將環保設施的建設、運行和污染物處理等業務承包給經過國家認證的具有從事環保設施運營或污染物處理資質的企業,進行專業化運作和經營。承包方通過提供適用、高效的技術及運營水平,有效地控制污染物排放,降低治污成本,而生產企業也可以集中精力抓生產,不用為超標排污而發愁。這是一種排污企業或單位和承包排污的單位雙方都能獲益的業務。也有人稱之為國內企業之間的“減排”。 據記者了解,目前全國化工企業廢水排放量在各行業中居第1位,廢氣、廢渣排放量也都在全國前4名之列。去年國家環保總局發布的全國3000家重點污染企業和300家嚴重污染企業中,化工企業各占1/4。而今年國家環保總局的一個全國性的“環保風暴”使絕大多數化工企業都感受到了巨大的環保壓力。 既然如此,把環保設施運營外包出去,化工企業不就可以擺脫環保壓力和風險,不必再為不達標排放而費心勞神了嗎?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事情并沒這么簡單。 “我們企業的污水排放后都交給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了。”這是河南濮陽一家地方煉油企業的環保負責人在接受記者就環保業務外包問題采訪時的回答。很顯然,這家化工企業連環保設施運營社會化和專業化的概念都沒有。而類似的企業非常普遍。 江蘇一位化工集團的負責人則道出了化工企業不愿意環保外包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他告訴記者,很多化工企業當初進行項目建設時,或對環保設施沒有“三同時”,或環保設施不配套,使得污染治理欠賬較多。河南心連心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玉順也說,廢水排放量占全國廢水排放量的10%左右的氮肥生產企業,從源頭和終端環保治理設施都上齊的很少。如果進行業務外包,要補很多課。企業索性不作此想。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成本問題。山東一家輪胎企業的環保負責人告訴記者,化工企業的環保運營都由自己負責,在環保設施各個環節上的投入是多少、運行成本多大沒有一本完整的賬,企業根本說不清,反正有錢就治沒錢就拖著。要外包給專業化的公司,以什么樣的價格外包出去,那可是硬梆梆一筆支出,企業總覺得心疼。江蘇鎮江一家染料生產企業的副總向記者實話實說:現在偷排、偷放的化工企業為數還不少,這也是為了降低治污成本。如果環保運營外包,成本就是剛性的,人家做到什么程度你就得給人家多少錢。專業運營公司不可能在訂合同時把偷排偷放的那部分成本減去。這樣一來,即使外包的專業化運作成本低,企業也會覺得不合算。 中國石油和化工規劃院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長期以來,國內所有的石油和化工企業的環保設施基本上都是由本單位人員負責全面運行。為此,很多企業都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管理隊伍和操作人員。如果業務外包,這部分人員的去向就是一個大費周折的事。“但是,很多化工企業的這類人員都未經過專門培訓,導致一些環保設施運營操作不規范、管理水平低、處理效率差。不但成本居高不下,也時不時發生污染事故。”這位專家說。 看來,化工企業對環保外包沒興趣,體現的還是一個認識問題。什么時候認識提高了,環保業務外包的企業肯定就會多起來的。只是到了那時候,企業為環保付出的代價不知要有多大,而社會所承受的污染也不知還要多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