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從有關部門獲悉,位于秀洲區王江涇鎮的兩座膜處理水廠日前正式供水,水質達到衛生部頒布的《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的各項標準。
這兩座膜處理水廠分別建在大壩村和雙塔村,總投資110萬元,今年10月1日開工建設,12月初竣工,每座水廠設計制水規模為250噸/日。膜處理水廠的正式供水,不但解決了當地老百姓的用水問題,而且將使該地區的地下水開采得到有效控制。
據了解,由于我市河網水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地區的河網和湖泊等主要水體中,V類水甚至達到了60%以上,因而地下水成了當地居民的主要飲用水源。由于長期大量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直接影響了防洪防澇、內河通航能力。膜處理供水工程的建設,能有效提供替代水源,進而遏制地面沉降。
浙江歐美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說,應用膜處理供水技術,是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的有效手段之一,這項技術尤其適合距城市中心水廠較遠、鋪設供水管道成本較大的偏遠農村地區。膜處理供水技術具有投資少、占地面積小、對水源要求寬等特點,河流水經過膜處理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后,可直接輸入到戶。
市水利局負責人表示,在膜處理水廠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將逐步在比較偏僻、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網一時難以到達的地區推廣這項技術。同時,加強對取水口和入戶水質的監測,讓更多的農民能夠喝上清潔衛生的飲用水。
|